深圳汽車電子標識應用啟動 RFID功不可沒
像每個公民擁有二代身份證一樣,深圳的車輛也將擁有“電子身份證”,而這多虧了RFID技術的應用。
2月27日,深圳市交警局正式啟動汽車電子標識應用工作,首期將免費發放20萬張電子標識,主要涵蓋重型貨車、泥頭車及校車等八類重點車輛。記者現場獲悉,安裝電子標識后,將杜絕屢禁不止的假套牌現象,加強重點車輛管理。
據了解,試點成功之后,深圳還將把電子標識推廣至全市私家車。同時,汽車電子標識安裝范圍和規模擴大后,將集成小區進出門禁、不停車收費、路況及停車位信息定向推送等智能化應用,為市民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
汽車電子標識系統是通過在車輛前擋風玻璃內側安裝一張用于存儲汽車身份數據的RFID電子標簽,與在城市道路斷面上布設的電子車牌高速讀寫設備進行通信,可以對RFID電子標簽內的數據進行讀寫,實現自動、非接觸、不停車地完成車輛的識別和監控。同時與原有交通信息采集和交通管理平臺相結合,能夠充分滿足公安部“實時監控、聯網布控、自動報警、快速響應、科學、高效、信息共享”的要求,并實現真正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的交通管理。
事實上,RFID電子汽車標識在全國范圍內正在不斷推進,目前已進入試點階段。2015年初,首批符合國標的電子車牌將在無錫開展示范應用,首批發放10萬張,三年后向全國推廣。電子車牌對我國智能交通管理又很大主推作用,受國家公安部重視,未來發展前景看好。
RFID汽車電子標識推廣過程中,有一個問題是不容忽視的——標準化問題。從2014年以來,江蘇的淮安、徐州、寧夏的銀川以及山東,都在以環保電子標簽為切入口,開工建設類汽車電子標識系統,但都采用RFID標準,而不是汽車電子標識國家標準。并且,應用類似電子標識技術進行交通、車輛環保管理的部分城市在涉及到信息安全的核心芯片上,大多采用國外芯片,信息泄露的危險始終存在。最重要的是,缺乏立法保證和最高管理單位首肯,汽車電子標識始終無法作為虛擬電子車牌而具有法律地位。
就目前發展情勢而言,北京交通擁堵費收取已經迫在眉睫,深圳在出租公交等八類車安裝應用電子標識也已經通過市府審批,另外還有一批對汽車電子標識很感興趣的地方城市,都在翹首國家能夠盡早落實該標準,同時確定實施步驟。因此,希望汽車電子標識標準的正式發布不會讓我們等太久。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