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研究員:10年后國企電動汽車產能會過剩
“未來環保新能源的市場主體還會是民企及跨國企業。”
3月22日,在2016中國綠公司年會“環境治理:危機與出路”分論壇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大膽的指出,央企國企現在一窩蜂的搞電動汽車,但是由于國企機制僵硬,很難搞起來,“八到十年后國企的電動汽車又會成為新的過剩產能?!?/p>
十三五期間,中央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姜克雋估計,未來全國每年的環境投資將超過6000億美元,環保產業將成為國家新型戰略產業之一。
“這個企業帶來很好的商業機會?!苯穗h表示,中國的環保標準實際上要嚴于歐美國家,這給中國環保企業彎道超車的機會,提高創新研發出全新的治污技術。
然而具體到企業,姜克雋毫不諱言的指出,國企央企機制僵化,很難適應市場需求。比如現在很多國企現在都提出搞電動汽車,“但八到十年后國企的電動汽車又會成為新的過剩產能。”
讓姜克雋苦惱的是,中央政府、發改委的政策更加傾向于國企,“所以我要傾聽民營企業的聲音?!?/p>
“央企所有不正常的運營實際上攤到每一個人身上。比如現在投入1000億去產能,實際上都是財政出錢。”姜克雋說。
姜克雋還透露,“三桶油”過去幾年花了大概1萬億人民幣在全球采購,現在看來是失敗的,“因為2010年的時候我們就判斷全球油價起不來?!?/p>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