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大數據與云計算非同一般的關系
通常情況下,我們容易將大數據與云計算混淆在一起,筆者就概念定義先做科普工作。著名的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給出大數據定義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對于云計算,則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共享的軟硬件資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給計算機和其他設備。借用大數據云計算關系一文中的直白介紹就是云計算是硬件資源的虛擬化,而大數據是海量數據的高效處理。從結果來分析,云計算注重資源分配,大數據注重的是資源處理。一定程度上講,大數據需要云計算支撐,云計算為大數據處理提供平臺。
從二者的定義范圍來看,大數據要比云計算更加廣泛。大數據這一概念從2011年誕生以來,歷經五個年頭。中國從積極推動兩化融合到深度融合也有八年之久,再者,各地紛紛建設大數據產業園可以看出,我國極其看重此次大數據發展契機。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來適應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這個強大的數據庫擁有三層架構體系,包括數據存儲、處理與分析。簡而言之,數據需要通過存儲層先存儲下來,之后根據要求建立數據模型體系,進行分析產生相應價值。這其中缺少不了云計算所提供的中間數據處理層強大的并行計算和分布式計算能力。
據了解,云計算的歷史比大數據更加綿長,是繼1980年大型計算機到客戶端服務器轉變之后的一種巨變。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定義云計算為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便捷按需的網絡訪問。同時,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即可快速提供資源,減少交互所需的步驟和時間。云計算可以實現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能夠模擬核爆炸,分析市場發展趨勢,預測氣候變化等。筆者覺得,云計算的作用豈不是和大數據類似。對此,高新興平安城市增值運營部總經理李波認為,云計算與大數據如同手心手背的關系,二者不可或缺,相輔相成。沒有大數據,云計算什么都不是,而沒有云計算成就不了大數據。
以此看來,大數據與云計算之間,并非獨立概念,而是關系非比尋常。無論在資源的需求上還是在資源的再處理上,都需要二者共同運用。這也難怪不少地區在做出相關產業規劃時,都會同時推進大數據與云計算建設,這也顯示出一方馬虎必會影響另一方的發展。因此,與其計較大數據與云計算之間怎么區分,不如規劃在一起,讓云計算為大數據提供強大平臺,以大數據分析出的結論完成云計算價值。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