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業文明的核心特征:智能化數據化定制化
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正在重塑著傳統生產方式。以“標準化、規模化、機器主導”為特征的單向傳統工業,越來越無法滿足市場巨大的個性化需求,而以“智能化、定制化、需求主導”為特征的雙向互動型工業模式,正在悄悄興起。若這種新型模式能夠順利成為工業生產主流,人類或許會從此進入一個全新的工業文明時代。
新工業文明時代即將來臨
“新工業文明”是一種區別于傳統工業文明,以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為技術要素,以智能化、定制化、需求主導為主要特征的新型工業形態。這一年,德國政府也正式提出“工業4.0”的概念。
新工業文明問世的關鍵條件:新信息技術革命
人類社會的數次跨時代進步,均以重大的技術革命為前提。新工業文明的誕生尤應如此。信息技術經過將近兩個世紀的沉淀和發展,從舊有的點對點的單線信息傳遞方式,經過點對線的多線信息傳遞方式的過渡,發展到現在點對面、人對物、物對人、物對物的信息互動共享方式。從19世紀30年代的第一封電報,到今天的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VR技術,技術的進步讓信息的傳遞先后突破了空間、時間、傳遞主體的限制,舊有的僅存在于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關系開始革命性地拓展為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互聯關系。新信息技術革命使“萬物互聯”成為了可能,為新工業文明時代的到來夯實了基礎。
新工業文明的核心特征:智能化數據化定制化生產方式下人的解放
在新工業文明勾勒的美好藍圖中,人類的生活方式將發生質的飛越。得益于技術文明的巨大進步,人類的肉體和精神將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以人為本的理念將不再是一種只能用來紙上談兵的空洞理論,而會真正落地為活生生的社會現實。因為智能化的工業生產方式,人類不再需要被工作占據大部分時間;因為定制化的生產決策方式,資源被最優化利用;因為“需求主導”的工業價值追求,人真正意義上成為了目的而非手段。
一切技術手段的進步只有落腳到滿足并改善人的需求上才會產生價值,人本為核心的新工業文明取代物本為核心的舊工業文明是大勢所趨。
新工業文明在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必將深刻變革人類的生產方式。在工業生產的外部關系中,工業不再是被動單向的機械生產活動,而是一種與人類需求主動雙向的智能互動行為;在工業生產的內部關系中,各生產要素之間不再是孤立無關的存在,而是一種協作整合的互聯。因為信息在各生產要素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物聯網等技術實現無障礙互通有無,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率都大大提升,而且從根本上杜絕了產能過剩、資源浪費的舊工業模式難題。
人類社會離全面實現新工業文明,還有一段遙遠的路要走,但是在某些比較領先的工業行業或企業中,新工業文明已經得到了局部的實踐驗證。國內最大的工業品電商平臺世界工廠網已經基本實現了工業生產外部關系處理的智能化數據化,其獨創的“行業運營商”模式和“實時數據中心”系統為工業品的采購、銷售以及物流等整個業務鏈條的智能化自動化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和數據支持,在提高工業企業采購效率、降低采購成本的同時,極大的解放了被落后采購模式束縛的采購經理、供應商等傳統工業參與人,讓技術進步和模式創新切實落腳到新工業文明的“人本”追求。在德國,西門子自動化工廠,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工業生產內部關系處理的智能化,作為德國最具代表性的工業企業以及全球工業業務領域的創新先驅,也是“工業4.0”以及“新工業文明”概念的積極推動者和實踐者。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