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企業應依據自身發展階段推進智能制造
昨天,中德智能制造企業家大會在寧舉行,吸引150多名專家、中德企業代表等到會交流。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德智能制造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李培根在作主旨演講時表示,智能制造是未來發展方向,但需要一個過程,企業切不可盲目跟風,要時刻謹記產品、質量才是企業的生命線。
李培根說,智能制造、智能產品的出現為企業提供了新一輪發展機遇。但智能化不能盲目,企業始終不能忘記的是,競爭力的核心是產品和質量。要搞清楚自己產品的水平在哪里,企業處于什么發展階段?不能超出自身的發展階段強行上馬智能化。在實施智能化之前,還要反問自己,你能否通過智能技術,提升產品的智能服務功能。
“最近我去日本參觀一家機床中小企業,企業負責人寫下的一句話對中國制造很有啟發:‘技巧和匠心,在最先進的技術中生息’。”李培根說,對于中國當前的多數企業而言,實現自動化、數字化是更現實的第一步追求,而有條件智能化的企業,也得從基礎做起,一步一步布局數據、傳感等功能。
李培根認為,智能化另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是人,要重視人在智能制造系統中的作用。當前,提起智能制造,大家就會聯想到智能工廠、無人車間、機器換人、數控機床,智能化就不需要人工了嗎?當然不是。近期發表的中國德國工業4.0考察報告顯示,中國工人在生產線末端、日本工人在生產線中端、德國工人是生產線的核心。在智能制造的發展背景下,中國工人也面臨著轉型升級,需要不斷提高素養。“我去國外考察,曾經看到一家企業,企業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強項做想做的事情,決定自己的工作方式。未來,我們的企業也要調整用人方式,讓業務和人才之間達到最佳配比。”他說。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