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臺自主制造“華龍一號”主泵泵殼鍛件在一重完成
日前,“華龍一號”首臺國產化主泵泵殼鍛件發運儀式在中國一重集團公司舉行,這是中國核電大型關鍵鍛件自主制造的又一重要節點。標志著中國一重具備了“華龍一號”主泵鍛件制造能力,也為實現中國核電設備國產化跨上新的臺階。
據介紹,“華龍一號”作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主打品牌,是我國惟一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產品。目前,在“華龍一號”首批項目中,中國一重承制了所有3個項目6個機組的主要設備,產品包括核反應堆壓力容器、蒸發器、主泵泵殼、主管道、穩壓器等,為中國核電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
該主泵泵殼為福清核電站5號機組提供,是中國一重與中核集團、哈電集團緊密合作的產品。作為我國首臺“華龍一號”堆型示范項目,主泵泵殼為特厚異形大鍛件,取樣位置苛刻,鍛件形狀復雜,熱處理難度大,性能要求高。中國一重組建了各專業技術人員協同作戰的專項攻關隊伍,依據已有的電站鍛件技術基礎和生產經驗,不斷完善基礎工藝數據,先后攻克了高純凈鋼水冶煉、超大截面壓實鍛造、超大型截面的細化晶粒熱處理工藝等難關,有效控制了冶煉夾雜物,滿足了硬度均勻、性能穩定等關鍵技術指標,最終評定泵殼性能試驗一次成功。經過一重人11個月的艱苦奮戰,“華龍一號”主泵泵殼鍛件6月27日完成了鍛件評定及首件制造,又一次成功書寫了我國核電大型關鍵鑄鍛件自主制造的輝煌一頁。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能源技術裝備的自主發展,中國一重始終牢記并忠實履行裝備中國、立身世界的企業使命,緊緊抓住我國核電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重大工程項目為依托,以自主制造、替代進口為目標,按照國家調整能源結構、大力推進核電建設和核能裝備國產化的戰略部署,積極開展百萬千瓦級核能裝備的自主開發。
同時,以“高起點、高標準、系統性”為原則,規劃并實施了旨在提升核電裝備制造能力的一系列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形成年產10套核島一回路大型鑄鍛件及相關設備、5套常規島設備所需大型鑄鍛件的生產能力,為我國能源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為保障國家經濟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