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志剛:工業革命之管理理論創新
第三次工業革命,以管理驅動為導向的管理信息系統大范圍應用為標志,但時至今日,大量的管理應用系統如ERP、MES、SCM、CRM、EAM等系統到底幫企業解決了多少問題?為什么乏善可陳……特別是在中國,真正落地有效應用的案例更是鳳毛菱角。這些全球性的、共性的問題是我們持續思考的動力。
我們還注意到一個最核心的問題,這些所謂的管理應用系統都是建立在傳統的管理理論基礎之上。而管理理論已經多年未創新了。如果原先的管理理論不能穿越信息時代、以及即將到來的大數據時代。那么現有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產物—管理信息化系統等必然要崩塌重構。如果這些論證為真,你應知道第四次工業革命要發生什么了。因此,從研究管理的角度研究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可能是我們對這一輪工業革命的重要貢獻。
今天全球工業都面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即“數據技術革命”。這個正在發生的“DT技術革命”,要革掉“第三次工業革命’即以”管理驅動”為導向的”管理信息技術革命”的命。
從技術層上分析很簡單,就是“數據驅動”代替“管理驅動”。但是為什么“數據驅動”要代替“管理驅動”?“數據驅動”如何代替“管理驅動”?“管理驅動”到底出了什么問題?這恐怕不是技術層面這么簡單的事。
我們只有把這些問題分析透徹,才能找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方向。
“管理驅動”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從企業的存續邏輯,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出發,仍然能夠得到一個答案,那就是管理理論體系必須重構。
企業的核心是價值創造
一個組織、團體、企業等,能夠持續存續,一定是有它的社會學價值。也就是它必須具備價值創造能力。我們應認識到價值是相對的。也就是說,價值是相對固定的受眾的。對于企業來說,這個受眾就是其客戶。企業能夠存在的原因就是:企業可以持續的向其客戶提供價值。企業的競爭力就是其價值創造能力。對于制造業來說,那就是高質高效低成本的產品。企業的競爭力就是高效價值創造能力。
做這個推理分析,是要大家認清楚,制造業最核心的是高效價值創造。包括品牌、創意、技術優勢、研發、工藝、制造、使用等過程都屬于價值創造,這是一個企業的價值鏈。價值鏈裝得越多,這個企業競爭力就越強。如果每個環節都能實現高效價值創造,那么它就能成為獨角獸。理論上,一個制造業在價值鏈的某個環節能夠實現高效價值創造,那么它就是有競爭力的。所以,衡量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在其高效價值創造能力。
管理與價值創造的關系
那么管理是什么呢?企業需要管理嗎?從上述分析,企業最核心的是高效價值創造。企業還需要具備的一個能力,毫無疑問就是保障高效價值創造的能力。所以企業需要的是這種管理,或者更準確的說,需要是一種管控能力或者控制能力,能夠保障企業高效價值創造的能力。傳統的管理,更多強調的是事后事務處理,而高效價值創造的能力則體現在實時控制或者預先控制,這便是我們企業在大數據技術時代需要實現的能力。因此,企業現在所需要的管理,實際上就是保障高效價值創造的能力。
所以,對于一個企業,如果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價值創造。如果有兩件事,那就是價值創造和管理。且管理只能是價值創造的“保姆”,是高效價值創造的保障。這是我們前段論述后的結論。我們如果要進一步分析管理,必須理清楚價值創造到底是什么。搞清楚價值創造是什么,我們就知道管理要保障什么了。
管理是什么
價值創造到底是什么呢?基于佛學的緣起論、因緣所生法。價值創造是價值創造的主因(種子)和助緣(外部條件)因緣和合后,在一系列價值使用(主因和助緣)過程中,實現價值增加的過程。對于工廠來說,價值創造過程,就是原材料這個主因(種子),以及人機料法環這些助緣(外部條件),因緣和合,條件都具備了,在人機料法環的價值使用(法定成本)過程中,實現價值增加的過程。如果因緣不和合,價值創造將停滯,但人機料法環的價值使用還在持續,這就是企業的直接浪費。
我們要認識到:只有主因和助緣的因緣和合,才能實現價值創造。所以要實現高效價值創造,就是要保障價值創造的主因和助緣的因緣和合。這個就是我們企業需要的管理,這個管理是有意義的。也就是說管理實際上就是保障價值創造?因緣和合。對于工廠來說,一切的管理活動就是要保障價值創造時的人機料法環的協調(因緣和合)。
管理問題的本質
由此而推,企業一切的管理問題,都是價值創造的主因和助緣的因緣不和合造成的。對于工廠和車間,一切的管理問題,都是因為人機料法環的不協調(因緣不和合)造成的。這是我們車間、工廠、企業、產業鏈乃至價值鏈一切問題的根源。
我們繼續推論,如果企業出現的所謂的問題,與價值創造的主因和助緣的因緣和合沒有關系,或者說與企業高效價值創造沒有關系,乃至是沒有直接關系。這個問題是沒有價值的,沒有意義的,解決這個問題對于企業來說,就是浪費。這便是管理問題的虛妄性。這也是“管理驅動”的虛妄性。
管理變成價值創造的“中間層”
由此,我們推定,企業當前的許多所謂的管理問題是沒有意義的,許多管理流程是沒有意義的,為這些管理流程而設定的管理部門是沒有意義的,為管理這些部門而設定的崗位是沒有意義的……為這些管理部門、管理者、管理流程等服務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產物“管理應用系統”也是沒有意義的……這些對于企業高效價值創造沒有直接意義,他們變成了企業高效價值創造的“中間層”,“為管理服務”的結果,使得它們成為企業經濟學上的不增值活動,我們可以把它們直接定義成“管理浪費”。這些被定義成“管理浪費”的“中間層”,將會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被工業大數據清洗出局。這便是從價值創造維度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推理結果,是我們管理理論創新的研究成果。
管理的虛妄性
當前的企業的管理不但不創造價值,甚至管理本身就是浪費。我們要深刻的認識到這些問題,一定要能認識到管理的虛妄性。管理的需求本身就是不實有的。管理的需求是虛妄的,是企業價值創造時產生的“假相”。對于制造業,一切管理問題,都是價值創造時“人機料法環不協調”造成的。這是產生管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如果人機料法環都協調了,管理的問題就會消失。要解決問題,只有從根本原因上入手。
管理重構:回歸“為價值創造服務”
我們要必須認識到:企業要做的、有價值的、所謂的“管理事務”,實際上只有一個:那就是保障價值創造時“人機料法環協調”。即保障價值創造的“因緣和合”。除此之外的其他事務,皆是經濟學上的浪費。這是管理理論創新的突破口。也就是“為管理服務”應回歸至“為高效價值創造服務”。 這就是管理理論體系需要重構的核心。這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管理驅動”的核心瓶頸。第四次工業革命,“數據驅動”革掉以“管理驅動”為導向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信息技術革命”的命,回歸為“高效價值創造服務”。這個革命只能由工業大數據來完成。這是我們已經建立的工業大數據模型的理論依據。它是企業價值創造模型,也是因緣果模型,它承載的是企業價值創造的因緣果數據。
“數據驅動”代替“管理驅動”,實現為“高效價值創造服務”,這就是管理理論創新。這些就是我們對這一輪工業革命的部分研究成果和貢獻。分享出來,是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們的研究領域,為中國參與制定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標準,為“中國制造2025”早日落地,為工業大國變工業強國共同努力。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