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科學發展報告》發布
中國科學院重要年度報告《2016科學發展報告》于2016年8月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全書共6章55萬字,收錄文章56篇,中科院院長白春禮以“創造未來的科技發展新趨勢”為題為報告作序,包括14位兩院院士、80位教授/研究員在內的百余位國內一流專家學者、科研管理者參與報告撰寫。
《2016科學發展報告》的主要內容有:展望了等離子體物理、引力波探測和精準醫學等三個領域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綜述分析宇宙線起源、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新型二維石墨炔碳材料、聚合物太陽電池、鋰空氣電池技術、腫瘤免疫治療、精神障礙的分子遺傳學、青藏高原冰川變化等8個科學前沿方向的研究進展;介紹了我國科學家2015年在宇宙早期黑洞質量最大的超亮類星體、鐵電材料中通量全閉合疇結構、外爾半金屬及外爾費米子、二維超導中量子格里菲思奇異性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發現,在邏輯系統的代數狀態空間理論、多自由度量子體系隱形傳態分型結構、太平洋西邊界流及其氣候效應、地球內核、南極冰架崩解和退縮機制、氣候與地表覆蓋對產水量作用的模式研究等方面的最新進展,以及解析了細胞炎性壞死、炎癥消體細胞激活、CRISPR-Ca、表面分子s系統中外源DNA獲取等關鍵分子機制方面的代表性成果;綜述了基礎前沿、人口健康與醫藥、生物、農業、環境、地球、空間、信息、能源、材料制造和重大研究基礎設施等11個主要科技領域國際研究進展及戰略規劃與研究布局;介紹了國家基礎研究管理工作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情況,并從科研規模和科研效率兩個維度分析過去五年我國科研產出整體水平及其所處國際地位;介紹中科院學部關于改進科學評價、設立國家生命倫理委員會、加強信息與生命交叉學科研究、推進我國湖泊與濕地保護等的院士咨詢建議。
《科學發展報告》的學術定位是,全面綜述分析年度國際科學研究前沿進展,展望研判重要科學領域國際研究發展趨勢,觀察綜述國際主要科技領域研究進展及戰略規劃與研究布局,報道介紹我國科學家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研究成果,概括我國科學研究整體發展狀況,并向國家提出有關我國科學發展的戰略政策咨詢建議,為國家宏觀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報告采取課題運作、專家指導、多方合作、嚴謹寫作、嚴格審稿、多級審核的運行方式,保證了內容的科學性、前沿性和權威性。
作為中科院年度報告系列之一,《2016科學發展報告》是該年度報告連續第19年發布。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科學發展報告》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產生了重要的社會影響,成為中科院高端科技智庫的重要品牌報告產品。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