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十三五”發展新規 三大儀器儀表領域將是十足潛力股
日前,國務院正式發布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指出,“十三五”期間,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基礎研究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例大幅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達到1.1%。
“十三五”期間將加強平臺建設系統布局,形成涵蓋科研儀器、科研設施、科學數據、科技文獻、實驗材料等的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體系,強化對前沿科學研究、企業技術創新、大眾創新創業等的支撐,著力解決科技資源缺乏整體布局、重復建設和閑置浪費等問題。這也意味著一塊巨大的蛋糕即將出爐。
事實上,受中國經濟下滑影響,石化、煤炭、鋼鐵等傳統工業領域目前處于低迷狀態,為尋求新的盈利能力和利潤增長點,越來越多的國內儀器企業實施產業布局或跨界發展。例如,聚光科技連續收購深圳市東深電子、北京鑫佰利、三峽環保,戰略性完成水治理工程等業務布局;而先河環保2015年收購美國Sunset,加速環保產業國際化布局;雪迪龍更是連續收購兩大國際品牌——英國質譜商KORE和比利時檢測器及色譜商ORTHODYNE,強勢鞏固了工業過程分析市場地位。
眾所周知,并購整合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經之路。借助資本力量,聚光科技、雪迪龍、天瑞儀器、博暉創新、先河環保等儀器儀表行業上市企業近兩年連番實施多次并購交易,收購對象更是邁向國際化。甚至是掛牌新三板的海能儀器在收購上海新儀后,今年7月更是大手筆對德國GC-IMS制造商G.A.S.實施間接持股并購。而一系列的并購整合,在刺激國內儀器企業市值攀升的同時,也更利于吸引更多資本的涌入。
除此之外,對于未來國內儀器儀表市場需求走向,以下幾個儀器儀表領域將是十足的潛力股:
食品行業科學儀器市場
隨著食品安全的快速檢測產品直發合法化,快檢儀器潛在市場擴大到了基本執法單位和小食品企業:我過約有3000個縣級行政單位,鄉鎮數量過萬,而我國的食品生產企業更是超過50萬家,市場潛力巨大。
制藥行業科學儀器市場
2015年12月1日,2015版《中國藥典》正式實施,這意味著現代分析技術應用規模擴大,加大了對藥品安全性的控制,在檢測技術儲備方面,更是建立了中藥材DNA條形分子鑒定法,色素測定法,近紅外分光光度法,基于基因芯片的藥物評價技術等指導方法。
生命科學領域科學儀器市場
腫瘤的發病率逐年增加,人們對其關注度也不斷增加并亟待得到好的治療辦法。2015話年伊始,美國,中國相繼提出“精準醫學”計劃。并在同年3月,科技部召開“國家精準醫療戰略專家會議”,組建19人專家委員會,并計劃在2030年前投入600億元。同月國家衛計委首次公布“腫瘤高通量基因測序臨床應用試點單位,名單”20家醫療機構入選。
2016年僅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科學儀器儀表企業已經嘗到甜頭,而整個行業已呈風起云涌之勢。隨著各項規劃的發布,想必更大的蛋糕還在后面。在資本運作與“十三五”政策紅利的雙重作用下,造就市值超百億級別的國產儀器制造商也許“不再是夢”。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