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等部門針對機器人市場隱患將出產業政策
據發展改革委網站消息,主題為“標準檢測認證,助力產業發展”的“2016國際機器人檢測認證高峰論壇”定于11月2日在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舉行。論壇將向國際社會發布《關于促進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工業機器人產業規范條件》、《推進機器人檢測認證體系建設》等重要機器人產業政策文件,同時發布中國機器人認證標志,并為首批工業機器人、家用/商用服務機器人等機器人產品獲證企業頒發認證證書。
我國成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近日,蘋果在大陸的最大代工廠富士康已經使用了4萬個機器人的新聞引發了公眾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極大關注。
據統計,2010-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以年均35.5%的速度增長,2015年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達到6.8萬臺,占全球銷量比重超過1/4,實際銷量比上年增長31.3%,連續三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國際數據公司(IDC)在最新的《中國工業機器人》報告中預測,到2018年,中國制造業機器人采用率將增長150%,其應用有望在未來兩年得到快速發展。
報告還認為,一些由工程項目引導的企業目前是中國最大的機器人采用者,主要是由于這類企業使用的產品和制造流程非常復雜。未來隨著更多廠商紛紛進入市場,市場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國際數據公司研究總監張敬兵分析,一方面,不斷上漲的人工成本、日益老齡化的人口和全球化競爭拉動了機器人在中國的興起;另一方面,國家在機器人領域的政策、創新和投資也在推動機器人快速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蔡榮華指出,機器人作為我國重點發展的領域之一,是制造業實現智能化的關鍵支撐裝備。然而,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在市場、技術、品牌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
工業機器人領域缺乏核心技術
有關部門預計到2020年,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將達到10萬臺,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有望超過300億元。但與此同時,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仍面臨關鍵核心技術缺失、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產品、集成和檢測類標準滯后和缺失等問題。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6.7萬臺,居全球第一,而機器人密度僅30(每萬人擁有機器人數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2,工業機器人市場存在巨大增量空間。但現階段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賴進口,導致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壓力大,上游零部件國產化亟待突破。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中國機器人行業產品低端,關鍵零部件基本上由歐洲和日韓公司控制,如果沒有技術上的突破,中國機器人產業或重蹈以前眾多產業的覆轍,成為裝配企業和山寨之地。
另一方面,業界普遍認為,在巨大的市場潛力誘惑下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盲目支持下,目前行業存在“創新不足與國際有差距”、“缺少龍頭企業”、“重復建設盲目發展”等諸多問題。對此,蔡榮華認為,要通過市場化的辦法,如嚴格產品標準、加強檢驗檢測等方式,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工業機器人規范將出臺
為推動國內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2015年以來,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成立,《國家機器人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6年版)》和《中國機器人標準化白皮書》制定出臺,并組建了機器人檢測認證聯盟。
據國家認監委認證監管部處長徐秋媛介紹,對機器人產業實施檢測認證制是國際通行做法,我國也將鼓勵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開展機器人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的檢測認證工作,完善認證監管體系。
為促進我國機器人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國家多部委正聯動推進建立我國機器人產業標準、檢測認證體系,首批機器人認證項目已經啟動,并將于近期正式發布認證標志和首批獲證企業情況。
蔡榮華表示,為了創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構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認真落實《中國制造2025》、《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創新政府管理模式,鼓勵第三方檢測認證,堅持讓檢測數據來說話,讓市場監督來把關,聯合有關部門相繼成立“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國家機器人標準化總體組”、“中國機器人檢測認證聯盟”,為我國機器人行業檢測認證體系的構建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據悉,國家相關部委領導將出席2016國際機器人檢測認證高峰論壇并解讀我國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同時,論壇邀請了德國、美國、日本、英國、韓國、瑞士、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30余位頂級專家出席會議并做主題發言。屆時,預計將有600名國內外機器人領域的知名專家及制造商代表參加此次會議。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