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籍”工業機器人成科技創新“明星”
在不久前舉辦的航天科技助力陜西產業展覽上,西安航天精密機電研究所自主核心機器人“秦”首次亮相,就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
在業內人士看來,“秦”突破了機器人關鍵核心部件長期依賴進口的瓶頸,交流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RV減速器等核心部件均由陜西本土企業自主研發,所以一個更為親切的名字——“陜西籍”機器人就成了它的昵稱。
高端裝備——尤其是機器人等智能裝備被認為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中國制造2025》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陜西智能裝備的發展和模式的創新。
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形勢下,發展機器人產業需要全社會緊密聯手,協同共進。陜西通過建立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聚集產業界、科技界、政府部門、第三方專業服務等各方資源,使原來碎片化的研究力量和孤島式的創新載體聯系起來,整合各方資源、加強產業協作、形成工作合力的機制,解決陜西省機器人產業中高端市場的外資壟斷、關鍵部件的進口依賴和研究力量的相對分散等問題。聯盟兼顧機器人產業上下游技術資源,助力企業產業升級,梳理技術儲備和需求,釋放科技成果潛能。
十一月八日,航天賽能機器人調試現場,工程師利用尖釘進行機器人五點定位工具坐標系的模擬,以求自動化生產線上機器人坐標系的準確快速建立。
陜西科技人才資源富集,為發展機器人產業提供了堅實的科技基礎和人才儲備。在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及驅動器、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機器視覺及工業機器人整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術和產業積累。“十二五”期間,陜西針對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態勢,面向市場做出了部署。其中,秦川機械發展公司以自身在齒輪加工方面的優勢,建立RV減速器生產研發基地;同時,渭河工模具廠將原應用于航天的諧波減速器向機器人領域拓展。
而作為國內最早從事液浮慣性器件研究、生產的專業單位,西安航天精密機電研究所近年來率先提出和實現了自動化產業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重點發展寓軍于民的航天技術應用產業——智能制造裝備和工業自動化,組建了工業機器人、RV減速器、交流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運動控制器以及系統集成應用等6個專業研發團隊,研制出了系列化的工業機器人、核心部件及系統集成產品。目前,已成功為電子通信、汽車及零配件、機械制造、注塑等領域用戶提供了多條自動化包裝、焊接裝配等生產線,相繼與中興通訊、比亞迪、中國西電集團等知名企業成為戰略合作伙伴。
在“十三五”期間,陜西機器人產業將始終圍繞民生科技和經濟發展的重大需求,著力突破制約我省機器人和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加強自主研發的技術引進,積極探索新的投融資模式和商業模式,不斷推出更具應用價值和市場前景的產品,努力打造若干龍頭企業,把機器人產業培育成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20年,使陜西機器人核心技術與產品具有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