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企業“機器換人”,自動化生產日趨火熱
近日,“中國智慧制藥2025”高峰論壇在杭州召開。通過論壇的充分研討,學術界、企業界和政府管理部門達成了共識,即以“精良選材、精心制藥、精益生產、精密質控”為建標理念,以全面提升藥品質量、生產風險管控能力及增強市場競爭力為主要目標,構建代表我國優質藥品與先進制藥企業的綜合性示范性制藥工業標準體系,爭取制藥工業技術標準的國際話語權。
隨著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科技等當代前沿技術將在醫藥產業的未來發展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從“制藥大國”邁向“制藥強國”的征程中,我國制藥業必須前瞻性和戰略性布局,通過科技創新驅動,進入全球制藥工程科技先進行列。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全自動生產線將逐漸運用于制藥生產過程之中,制藥企業將通過“機器換人”來提高制藥質量,而且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引進自動化生產設備,實現機械化作業。
為了打造“百年老店”,圣和藥業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質量管理流程。為了更好的保證藥品原料的安全,圣和藥業在云南自建了野生中藥材GAP種植基地和占地120畝的原料藥生產基地。在生產過程中,圣和藥業每個員工都謹記做藥人的責任,用心制藥。除此之外,圣和藥業還不斷對生產設備進行更新升級。筆者了解到,圣和藥業將要上馬一套先進的全自動的生產線,用機器在流水線上代替人工,進一步提高并保證藥品在生產環節的質量穩定性和一致性。
近年來,海正藥業通過“五大戰略”的實施,引進國外高端設備“機器換人”,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逐步實現現代制藥、智能制藥的蛻變。據有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海正藥業外沙廠區總投資8.17億元建成20億片固體制劑智能化生產線投產,4300萬支注射劑生產線通過藥證公示即將投產……
海正藥業以機器換人實現制造蛻變,換來四大升級。通過智能制造、自動化設備技術提升后,海正藥業生產效率提升了5倍。該負責人介紹,比如原先生產一批60萬粒的產品需要60個工時;通過設備技術升級后,生產一批200萬粒的產品只需要40個工時。由原先1萬粒/工時提升到5萬粒/工時。
而在河南羚銳集團,機械化作業同樣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除各個獨立廠間內需人工干預外,羚銳巨大的生產車間內,幾個功能產區之間的物料配送和加工,完全實現了機械化運作,不少軟件系統還采用德國和日本技術。在不少生產車間,作為物料傳輸的“動脈血管”,每個管道上都清楚標明物料材質及流動方向,人員只能按標準操作程序,無更改權限,這極大地確保了操作過程的萬無一失。其工作人表示,所有高標準的操作和節點控制,都是為了產出高質量、安全的藥品。
如今我國醫藥工業產值位居世界第二位,是世界制藥大國。但是筆者獲悉,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制藥工業大而不強,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信息化程度、質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顯。特別是我國具有原創優勢的中醫藥及民族醫藥產業整體制造技術水平不高,亟待轉型升級,向信息化、智能化發展。
如今雖然有很多大型企業開始運用全自動化生產設備,逐漸向機械化轉型,但是這些設備仍沒有延伸到全行業。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制藥工業自動化水平仍然較低。面對制藥工業大而不強的局面,制藥機械設備企業怎能坐視不理?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