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邁入智能制造發展“二梯隊”,全球智能制造發展指數在南京發布
12月8日上午,中國經濟信息社在南京正式發布全球智能制造發展指數報告。
報告選擇了22個國家作為樣本。評價結果顯示,美國、日本和德國名列第一梯隊,是智能制造發展的“引領型”國家。
而中國和韓國、英國、瑞典等國一道,目前名列全球智能制造發展“第二梯隊”,屬于智能制造發展的“先進型”國家。
中國經濟信息社指數中心相關負責人在發布會上說,全球智能制造發展指數,是通過對智能制造密切相關因素的綜合分析,建立系統、全面、特色的評價體系,并運用相應的指數化評價方法進行量化測評,旨在全面衡量并真實反映一定時期內國家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綜合實力。
記者從報告中看到,中國在全球智能制造發展指數中的綜合排名為第6位。
報告顯示,中國的智能制造發展環境和發展基礎較好,在22個樣本國家中分別位列第3位和第4位;然而,要素支撐和制造業智能化應用水平有待提升,分別位列全球第13位和第10位。
報告指出,目前,中國正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制造業發展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創新發展模式轉型。
但是,中國目前關于智能制造的學術研究成果較多,而智能化應用水平依然較低。
而從中國智能裝備的國際貿易情況來看,中國的進出口總額與日本、德國相當。然而,日本、德國以出口智能裝備為主,中國進口裝備規模遠高于出口規模,而且中國高端設備核心部件的數控系統也主要依賴進口,中國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
原江蘇省發改委主任錢志新在發布會上發言稱,智能制造,最關鍵的是數據。
退休后的錢志新現為江蘇沿海開發研究院首席專家。他說,目前企業的數據建設普遍存問題,比如數據普遍比較分散、數據太老以及數據太死等等。
在他看來,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大力培養數據人才,包括首席數據官、數據總監以及數據工程師等等。錢志新斷言,智能制造行業,得數據者得天下,得大數據人才者得天下,“下一個BAT就在大數據”。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經濟信息社是新華社直屬經濟信息服務機構,目前在中國設有31家分公司,在全球有180多個信息采集機構。
“智造”正成為江蘇發展的熱門詞匯。在這份智能制造發展報告發布的同時,12月7至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在南京共同主辦了首屆世界智能制造大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