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自動化浪潮洶涌 各地爭相布局機器人
在東莞、洛陽、常州等城市的帶動下,2017年伊始,全國就有多個地方開始描畫本土機器人產業地圖,為搶奪全國工業自動化市場高地打下基礎。
十三五開局之年,2016全國工業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但目前全國制造業仍處于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同時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一帶一路下沿海城市向中部市場的轉移,制造業企業將加大自動化升級改造的投資力度,向智能化、數控化進行,加快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由此來看,未來全國工業自動化行業將爆出巨大的市場機遇,此時入駐機器人市場必是最佳時機。2017年伊始,全國就有多個地方開始描畫本土機器人產業地圖。
東莞:2017年擬建100條智造示范線
作為制造業名城,2017年東莞將深入實施“東莞制造2025”戰略,加快“機器換人”和智能化改造,不斷提高東莞制造的自動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繼去年東莞“兩會”之后,“機器換人”再度寫進東莞政府工作報告,并明確提出,東莞今年要完善“機器換人”資金管理,用好省、市融資租賃資金,撬動技改融資20億元以上。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東莞制造2025”戰略,即抓住傳統產業“機器換人”的機遇,研制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專用制造裝備。深化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建設,培育和引進工業機器人和3D打印設備的研發企業、系統集成商和設備服務商,通過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加快形成覆蓋本體、關鍵零部件、應用、系統集成、服務等環節的機器人產業集群,力爭到2020年建成2~3個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和10個智能裝備特色產業基地,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30%。
洛陽:打造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基地
近年來,洛陽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快速崛起,已呈集群發展態勢。2016年,在洛陽市會展中心舉辦的洛陽機器人暨智能裝備展覽會,吸引了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家機器人制造商。而《關于支持洛陽市建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基地的意見》的出臺,也使得洛陽市成為全省唯一的以機器人為主的智能裝備生產基地,為產業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下一步,洛陽市將推動項目集中布局,完善產業配套體系,加快形成以“一基地兩園區”為主導的產業格局。據悉,目前洛陽市已初步確定了9個項目為該重大專項的支撐項目。隨著這些重點項目的推進實施,全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將實現新的更大的突破。預計到2018年,洛陽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由2015年的680億元增長到1250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形成1個百億級機器人產業集群和1個千億級智能裝備集群。
常州:建成國內首個機器人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據悉,常州科教城作為常州區域“創新之核”,機器人產業集聚度較高,擁有納恩博、遨博、天正等一批骨干企業。據不完全統計,常州機器人及智能硬件產業累計申請專利五萬件。與此同時,與智能制造相關的專利侵權及糾紛風險也相應存在。2015年,常州市知識產權局處理的相關侵權糾紛就有32件。
預計未來3年,常州在機器人及智能硬件產業領域,發明專利的申請量增幅,每年將不低于10%,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增幅,每年將超過20%。基于此,近日全國首個機器人及智能硬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落戶常州科教城,將為國內智能制造產業,提供全流程的知識產權保護。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