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感受中國制造》第一站走進海爾空調
進入2017年,“中國制造2025”步入攻堅期,中國制造自主品牌提升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踴躍出一批先行者。2月11日,央視財經首播《感受中國制造》系列節目,聚焦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轉型升級成果。節目第一站,央視記者走進海爾互聯工廠,探究具有海爾特色的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舉措的新進展。據了解,這是海爾在國際上獲得全球互聯空調銷量第一后,央視將鏡頭聚焦海爾,對其智能成果進行的深度報道。
目前,海爾空調行業首創互聯工廠模式,并累計投產鄭州、膠州、西海岸新區三大空調互聯工廠,優化了用戶、需求和供給等要素配置,實現了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和柔性制造。以個性化定制為例,央視采訪中,用戶小徐在海爾定制網站上發布的一條適用于嬰兒的無聲空調需求,很快得到了海爾空調互聯工廠的回應。針對小徐的需求,海爾互聯工廠給他匹配了最新的有風無聲離子送風技術,誕生了一個成熟的個性化定制創意。
據了解,在海爾眾創匯定制平臺上,用戶可以提出自己的創意,并與所有其他用戶進行交互,也可以和設計資源交互,同時將它放在線上平臺,由全球的設計師或者發起跨界合作完成設計,最終由海爾來實現專業化的生產。
在海爾空調互聯工廠,類似這樣的即供即需個性化定制模式已形成規模化生產。不僅如此,海爾智能空調互聯工廠不是簡單的機器換人,而是一個全產業的智能生態系統。在互聯工廠大數據中心,經過全樣本數據分析,互聯的設備在同一標準下會形成一條完整的生產監控曲線,精準定位到每個生產環節,避免了環節間的“誤差疊加”,實現高精度用戶需求下的高效率生產、柔性制造和個性化定制。
除此之外,海爾互聯工廠的智能大數據交互應用還延伸到了用戶端。海爾互聯工廠給售出的每臺空調安裝了智能模塊,與海量用戶實現了實時互聯。在大數據智能交互基礎上,近年來海爾誕生了智能自清潔、智能仿生人、自然風和離子送風等一系列顛覆性技術成果。基于用戶交互產生的500億智能大數據,海爾開發了安裝、綁定、故障、功能使用、空氣質量等五張空調大數據地圖,得以精準獲取用戶需求,促進產品緊跟需求迭代,以高質量差異化產品推動消費升級。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智能空調市場份額占總量比例已達19.2%,其中海爾智能空調以超半數份額連續3年穩居行業第一。業內人士分析,海爾空調互聯工廠柔性制造、個性化定制模式走在了國內智能空調行業前列,對于國內家電企業甚至整個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借鑒意義。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