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尼韋爾如何成為工業自動化行業巨頭的?
一家擁有130年歷史的百年老店將一家成立僅40年的后起之秀立為標桿,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但事實就是如此。
成立于1885年的高端制造企業霍尼韋爾決定將成立于1976的當今世界最成功的高科技公司蘋果公司列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力爭成為“工業領域的蘋果”。
霍尼韋爾總部位于美國新澤西州,業務涉及航空產品和服務,樓宇、家庭和工業控制技術,渦輪增壓器以及特性材料等領域,曾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最受推崇的20家高科技企業之一。
單就財務數據而言,霍尼韋爾離蘋果公司相去甚遠。在2015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霍尼韋爾位列第275名,營業收入為403億美元,凈利潤為42億美元。相比之下,蘋果公司位列第15名,營業收入1828億美元,凈利潤395億美元。
此外,從品牌價值的角度來說,該公司曾超過可口可樂公司成為世界最具價值品牌。2014年,蘋果品牌超越谷歌成為世界最具價值品牌。因此,無論是從財務角度還是從品牌角度,蘋果公司都值得霍尼韋爾學習。
霍尼韋爾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盛偉立稱,軟件開發、數據分析和用戶體驗,是霍尼韋爾實現“成為工業領域的蘋果”這一目標的三個方向。
在盛偉立看來,將蘋果公司立為標桿,主要是看中其在智能化和普及化兩個方面。“蘋果在這兩方面都做的非常好。它把智能終端普及化,任何人都可以在蘋果的平臺上去貢獻有效的APP。而在這個平臺上,可以動員很多人去幫你簡易化,這種方式其實是最有效的。” 4月7日,盛偉立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說。
在智能方面,霍尼韋爾希望自己的系統也能夠在工廠內成為一個智能終端,希望這個智能終端可以“放在你的口袋里”。
霍尼韋爾對此的理解是,智能化就是要通過高科技,推進“由硬到軟”的互聯轉型,不僅為客戶生產硬件產品,還要更多地提供基于軟件和數據的增值服務。一家工廠希望進行更安全高效的生產,如果只是增加硬件設施的話就與其初衷背道而馳了,其真正需要的是通過軟件開發和數據分析實現智能化生產。
而普及化則是提供一個開放性的平臺,通過與硬件和軟件供應商的合作,將一個個獨立的系統集成在一個可互動的大平臺上,就如同將APP集成至蘋果IOS系統一樣。
“普及化過程尤其要強調用戶體驗。傳統的管理,是將每一個系統的數據上傳云端進行計算再傳回結果。而現在,則希望將所有系統的數據在站內進行不同處理,再將最后結果上傳云端,系統集成可使操作更為簡單方便,也是霍尼韋爾推進‘互聯’戰略轉型的關鍵。” 盛偉立說。
過去,霍尼韋爾一直是一家傳統制造業企業。自去年以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持續下滑,霍尼韋爾的部分業務受到影響,增長放緩。“不過我們也有一些業務在中國市場仍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盛偉立補充說。
或許正是感受到了全球經濟低迷帶來的陣陣寒意,霍尼韋爾決定推進“由硬到軟”的互聯轉型。在今年3月份的全球投資者會議上,該公司首次提出了“軟件也是核心競爭力”。
而在此之前,去年,霍尼韋爾所收購的公司全都是軟件公司。目前,霍尼韋爾在全球有2萬多名研發人員,其中超過一半都專注于軟件領域,軟件相關業務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美金,且正以兩位數高速增長。
4月7日當天,霍尼韋爾舉辦了一次“萬物互聯、至聯致遠”主題活動,首次集中展示了公司在建筑、工業、交通等領域的互聯解決方案及應用案例。
霍尼韋爾這次集中展示的互聯解決方案主要涵蓋十大領域:互聯建筑、互聯工業、互聯家居、互聯飛機、互聯地鐵、互聯機場、互聯汽車、互聯酒店、互聯醫院和互聯油氣化工。
事實上,霍尼韋爾“互聯”戰略轉型能否成功,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在中國市場的推進情況。在盛偉立看倆,中國經濟從絕對增量來看依然是“高富帥”。
“中國2015年GDP6.9%的增速所帶來的增量大致等同于2007的14.2%增速, 而且這已經超過了美英德日全年經濟增量的總和。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在四分之一以上。” 盛偉立說。
在中國,霍尼韋爾已擁有橫跨B2B和B2C的產業和業務組合,它在自動化、過程控制、移動和掃描?傳感技術等相關領域擁有眾多核心技術。
今年年初,霍尼韋爾召開了中國員工大會,盛偉立在大會上向其手下灌輸了自己的觀點,那就是下一個五年,機會仍在中國。
2015年,蘋果公司營業收入達到2337億美元,其中大中華區(含港澳臺)貢獻了約589億美元,占比25%。相比之下,霍尼韋爾去年實現銷售額385.8億美元,同比下降4%。
對霍尼韋爾來說,能否成為工業領域的蘋果將任重道遠。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