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業如何從“制造”邁向“智造”
說起數字化時代,就不得不提能夠自動分揀貨物的倉庫機器人。在不少制造、物流等企業里,它無處不在,既可以精確識別貨物的位置,直接從貨架上分揀商品,還能夠自動導航,規劃貨物運輸行進路線,自動避讓貨架與障礙物。諸如此類“聰明”的產品,不再只是科幻片里吸引眼球的道具,科技服務人類生活早已不再新鮮。現在,越來越多具有個性化設計的智能制造產品,正在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家庭中的一份子。
隨著數字化的發展,新型制造業呼之欲出!德國政府在2013年4月舉行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發布《工業4.0戰略計劃實施建議書》,提出高技術戰略“工業4.0”,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對制造企業來說,墨守成規不再可行。制造企業必須積極尋求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新ICT技術,實現員工、應用系統、智能機械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從而獲得商業的主動權。
今天,我們就共同來探討一下,制造企業如何從“制造”邁向“智造”:
敏捷網絡的生產現代化
在生產環節,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把領先的新技術,應用于已運行數十年的現有基礎架構。比如,很多工廠建設在網絡無法良好覆蓋的地方,嚴重影響連接、傳輸、設備性能。生產環節中的前沿技術,則依賴動態帶寬分配的機制,來確保實時、可靠、高質量的視頻系統運行與大數據分析。此時,超低時延通信成了流程控制與環境系統不可或缺的要素。
盡管面臨各種高壓需求,大多數工廠目前依然使用著過時的技術,無法為卓越的運營提供可靠基石。
要解決這些問題,制造企業必須采取新的方式,無線工廠是其中的一種途徑。比如,華為研發的敏捷網絡系統,可以幫助制造企業部署基于eLTE的領先系統,實現靈活、分布式Wi-Fi聯網。同時,高帶寬和低時延也保證了在新的生產環境中,順利部署面向未來的系統,實現現有基礎架構的升級。
互聯互通的數據中心
智能制造的一大關鍵,是在企業內部,以及企業與合作伙伴、供應商、客戶之間,實現有效的協作,而數據中心可以促進業務流程的監控、監督、控制。所以,要確保數據中心與制造過程完全互聯互通,對于企業來說至關重要。要達到這一目標,準確的互聯互通、適當的容量、可靠的數據備份與數據恢復、端到端的管理能力、可擴展的潛力、完善的安全規定缺一不可。
協作安全的研發網絡
當信息在跨部門或跨地區,無縫、安全地共享時,研發活動才能發揮最大效用。因此,制造企業亟需優化內外網之間的通信。研發活動通常面臨諸多問題,包括高昂的網絡部署成本,復雜的網絡運維,有限的工作效率,以及高度敏感數據的安全風險。通過部署智能技術來推動研發活動,不僅與提高業務績效與促進創新密不可分,也將決定企業能否鞏固其達成的技術里程碑。
現代化的信息安全管理
數據或許總會存在著安全漏洞的隱患,但當相應的安全措施到位時,互通互聯在協作上的優勢遠勝過風險。現代化的安全管理必須支持制造過程,具體的途徑包括提供外部接口管理控制、未經授權的終端接入控制、USB存儲設備、移動終端數據加密以及遠程數據清理能力。歸根結底,現代化的安全管理目的就是保障數據的安全性。
擁抱數字化時代
制造業必將不斷涌現新的技術,幫助實現行業互連,形成可協調不同系統的網絡,以實現最佳的安全性與性能。該領域內的主要參與者正開始集成系統,使網絡運行在實時協作中。與此同時,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ICT)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始終致力于運用效率和創新等方式來推動業務。
2016年,華為與GE宣布戰略合作,雙方基于GE創新的Predix工業物聯網(IoT)應用平臺以及華為領先的物聯網網關、網絡控制器、連接管理平臺、大數據計算平臺等信息通信技術(ICT)及基礎架構進行聯合創新,攜手開發、推廣和交付新型工業數字化和自動化解決方案。
2016年,華為與國際領先的機器人技術供應商庫卡(KUKA)開展聯盟合作,將共同為歐洲和中國的工業市場開發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華為還與ABB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共同研發將基于4G LTE的華為產品和技術應用到ABB的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解決方案中,實現機器人的遠程無線監控管理、配置、運維、大數據應用和可視化智能生產。此外,在歐洲市場,華為高性能計算(簡稱HPC)解決方案已經為多家全球頂級的汽車制造商和一流的科研院所成功部署多個大型高性能計算集群。
將來,制造流程仍亟待經歷一場始于基礎操作的技術革命。只有擁抱數字化時代,制造企業才能安全高效地跟上當前的需求,追求未來的增長,從而創造下一個智能制造的時代。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