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型大數據—鞋企轉型升級助推器
從“中國制造2025”規劃發布實施,到“一帶一路”國家建設藍圖落地,為中國制造的發展壯大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在國家政策的帶動和大環境的驅使下,中國制造業正在進行著一場變革。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鞋業尤為突出,不少鞋企通過利用腳型大數據,慢慢的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智造”。
361°成立“大數據創新實驗室”
晉江知名鞋企361°與科技巨頭百度合作,聯合成立了361°“大數據創新實驗室”。合作后,百度憑借其在大數據領域的優勢,與361°共同研究和管理用戶真實的數據,研發和生產基于用戶需求的數字化鞋產品。目前該實驗室已經研發出了兒童智能防丟鞋。“普通的童鞋,植入相應芯片,加入定位系統,再加上基于百度地圖、云存儲的數據采集和分析系統,家長就能通過智能手機隨時獲取孩子的位置。”研發人員說。
雙馳與中科院共建中國腳型數據庫
莆田鞋業協會的會長單位--“雙馳企業”,早在2013年底,雙馳集團就開始鞋品智能化的布局,并成功打造出了首款獲得德國工業設計紅點獎“Best of the Best”的智能鞋。現階段,針對目前國內鞋碼采用歐美標準,各家鞋碼不一且不適用于亞洲人腳型特征的問題,雙馳聯手中科院推動新型鞋碼標準,構建“中國人腳型數據數庫”,通過足部的掃描,利用大數據對用戶的腳型進行精確的分析,僅需3秒,腳型掃描設備就可以為用戶創建一個私人的腳型數據庫,提供足長、足寬、足背長、足弓等多個緯度的全面詳實的3D腳型數據。對用戶,它可以幫助用戶選到合適的鞋子,用戶以此為依據,在門店就能根據自身對鞋款、顏色及花紋等的喜好定制合適自己的個性化智能鞋等鞋品,同時,通過監測腳型數據和壓力數據的變化,它還會告知用戶身體健康和運動健康風險,并給出科學建議。對購物平臺和鞋業企業,平臺可以對用戶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推薦還可以為鞋企推新提供決策依據等。
奧康國際擬打造腳型數據庫
今年一月份,浙江溫州知名鞋企奧康國際發布了其“C2M”高端定制戰略,通過互聯網將不同的生產線連接在一起,運用計算機系統隨時進行數據交換,按照客戶的產品訂單要求,設定供應商和生產工序,最終生產出個性化產品的工業化定制模式。奧康的腳型測量儀可以在15秒之內通過鐳射準確量出顧客的腳型三維數據,經過云計算及大數據分析,把生成的數據傳輸給工廠進行定制生產,并在幾天之內快遞上門。“‘C2M’實現了用戶到工廠的直連,轉變了從工廠到用戶的傳統零售思維,由用戶需求驅動生產制造,奧康將擁有一個龐大的‘中國腳型數據銀行’。”奧康國際董事長王振滔解釋,“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不僅能消滅工廠的庫存成本,而且工廠的成本降低,用戶購買產品的成本自然也隨之下降。這是一種雙贏的模式。”
現如今,腳型大數據儼然成為了鞋企轉型升級,實現智能制造的助推器。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