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機器人市場呈現快速發展格局 機遇和挑戰并存
“中國的機器人市場呈現快速發展的格局,既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挑戰。”
據媒體報道,渣打銀行今年7月發布的《中國、東盟及前景》報告中,調查了珠三角地區200多家企業制造商,這些制造商們預計工資平均漲幅將達7.2%。在這樣的背景下,希望使用更多機器人來代替工人的企業家不在少數。
也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機器人市場呈現快速發展的格局。按照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今年2月發布的報告,2010年到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了5倍多。2013年以后,中國已連續四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中國占全球市場的份額從2013年的1/5,到去年接近1/3。機器人市場的快速發展,既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機遇,也給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挑戰。
首先,是對機器人產業的挑戰。雖然機器人產業起步時間不長,但是正如很多新興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一樣,機器人產業發展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問題,其中,盲目發展、過度發展、低端發展、無序發展,是值得防范的問題。
事實證明,在此前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無一不受到這方面的困擾。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機器人產業似乎已經陷入到盲目、無序、低端的套路之中,有條件、沒有條件的企業都在生產機器人,都在投資機器人產業。尤其是地方政府,都把機器人產業當作產業轉型的重要手段,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引進機器人企業。
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企業,重視機器人產業,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問題。關鍵是不能再走盲目發展、無序發展、低端發展的老路。
其次,是對企業的挑戰。機器人受到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重視,很多企業萌生了用機器人替代現有工人的想法。但是,這種想法能不能變成現實,能否成為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也不能一概而論。
顯然,投入成本與效益是企業是否使用機器人的關鍵。雖然說,使用機器人可以節省人工開支,也可以大大減少人為因素對管理帶來的影響。但是,不要忘了,一次性投入會大大增加,這對多數企業來說,是一大挑戰。一方面,是否具備足夠的經濟實力,有沒有能力購買大量機器人,企業必須認真分析。在多數企業資金比較困難的情況下,這顯然成為了一塊短板;另一方面,機器人的質量是否能夠滿足企業的需要,有多少價廉物美的機器人,現在是一個未知數。
對于多數企業來說,買到既好又便宜的機器人,是他們的主要目標。而在機器人產業參差不齊、機器人市場魚目混珠的情況下,要想買到價廉物美的機器人,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買好的,投入太多,買一般的,風險太大。這對使用機器人的企業來說,確實是不小的挑戰。而機器人買回來以后,是否真的能夠完全替代人工、維護保養成本多大、壽命多長等,也是需要認真考慮和分析的問題。機器人對制造企業來說,不只是機遇,也是挑戰。
最令人擔心的,則是對就業的挑戰。多數人認為,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的快速形成,會對企業員工帶來嚴重沖擊,會對居民就業產生嚴重影響。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視,會引發許多社會矛盾。
事實也是如此,目前,就業形勢并不樂觀,僅今年就有800萬大學畢業生需要就業。未來幾年,每年需要安排就業的各類人員也不會少。如果企業再廣泛使用機器人,對就業帶來的壓力會更大。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一種假設,是假設機器人市場一直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而從實際情況來看,可能沒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從就業的基本格局來看,中小微企業是就業的主戰場,而中小微企業能夠運用機器人的數量非常少。那么,大力扶持和發展中小微企業,才是應對機器人沖擊的最為有效的手段。如何把更多的社會資源、政府資源、政策資源等用于發展中小微企業、扶持中小微企業,是各級政府必須確立的發展思維。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