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會否成為人類就業殺手
近期無人超市概念在國內爆紅,而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探索無人超市方面已有好多年。記者工作的華盛頓特區,一家中型的便利店通常只配一兩名收銀員,而自助收銀機則有4-5臺。
像沃爾瑪這樣的零售巨頭對自助收銀機的投入比例相當大。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目前沃爾瑪的自助收銀機比例已超過人工收銀員。有些沃爾瑪店面還開始嘗試讓客戶自助退貨。
此外,所有沃爾瑪門店都引進了現金管理機器,取代之前的點鈔員。現金管理機器的點鈔速度比人工要快,而且還能夠實時將點算好的現金存入銀行。同時,現金管理機器還可以監測門店的現金使用量,保持門店留有足夠現金以應對日常交易。
在自動化機器廣泛使用的同時,相關工作崗位正在消失。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研究顯示,盡管僅有5%的職業會被自動化完全取代,但在60%的職業中,有三成的活動可以靠機器完成。
美國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一直在討論自動化和機器人到底會不會威脅人類就業,其中有樂觀派也有悲觀派。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此前在一場媒體活動上表示,機器人是商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補充,即便將來有工作崗位被取代,也是低薪崗位。他說,機器人可以創造生產力,人類需要做的是在培訓和教育上投資。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戴維·奧特與烏得勒支大學教授安娜·薩洛蒙斯合著的論文發現,某一行業生產率提高,確實會導致該行業的就業崗位降低,但從全國范圍內看,生產率提高伴隨的是整體就業的上升。論文作者解釋說,行業生產率的提高可以促進收入和消費的增長,從而可以推動其他行業的就業增長。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安德魯·麥卡菲和埃里克·布林約爾松則對自動化表達了兩點擔憂。一是他們認為自動化影響的這部分就業人群恰好是美國社會支柱的中產階級。自動化的應用將可能進一步壓低這部分就業人口的工資,加劇美國社會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當前美國就業增長正處于兩極分化狀態——高薪以及低薪工作崗位增長相當明顯,而中等薪酬的工作崗位則在下降。
二是自動化的應用還對一些特定群體的就業產生負面影響,比如,16%的年齡在25歲至54歲擁有高中或以下學歷的美國男性已經徹底脫離就業大軍,既沒有工作也沒有再找工作。
同樣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達龍·阿杰姆奧盧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自動化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工資增長緩慢,加大收入不平等。但他指出,工資和就業的變動是一個動態調節的過程,采取合適的措施是有可能實現平衡的。
技術進步導致就業崗位消失以及收入不平等的加劇在美國社會引發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升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在與美國的第四條款磋商報告中明確指出,美國勞動參與率下降,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劇,貧困率高企等因素將制約美國中長期增長前景。
經濟學家都呼吁美國政府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幫助,提高對教育和培訓的投資,加大基礎設施投資,以鼓勵更多人口重回就業大軍,保持中產階級工資的穩定增長。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