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轉型升級之際 珠三角成“中國制造”主陣地
近年來,一股革命性的產業發展新力量——以智能化為標志的工業4.0升級正在全球引發新一輪工業轉型競賽。在中國,恰逢工業轉型升級,經濟增長正尋找新動能的特殊節點,以工業機器人為主力的“無人工廠”和“智能化生產”已經成為“工業化4.0”的標志。珠三角是“中國制造”的主陣地,已逐漸形成了門類齊全的產業布局。
《中國制造2025》明確,推進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廣東作為制造業重鎮,政府為此專門制定了落實文件,給出了大量優惠鼓勵政策,如今在大批廣東的工廠里,機器人的身影越來越普遍。
面對不斷上漲的成本,珠三角制造業正在經歷明顯分化:高端制造業通過自動化和信息化的有機結合追求智能化生產,以降低人工投入,提升生產效率;中低端制造業則通過外遷方式,以降低生產成本,留下的工廠規模趨于小型化,作為接單窗口,滿足客戶研發打樣需求。
在制造業中,智能制造是制造自動化的發展方向,在制造業的很多環節都應用到了智能制造技術。產品性能的完善及其機構的復雜化、精細化以及功能的多樣化促使智能制造的推行,產品所包含的設計信息和工藝信息量猛增,隨之生產線和生產設備內部的信息流量增加,制造過程和管理工作的信息量也必然劇增,因而促使制造技術發展的熱點與前沿轉向了提高制造系統對于制造信息的處理能力、效率及規模上,因此,很多企業就系統跟隨智能制造的風潮,改善企業的經營。
日前,渣打銀行發布的《珠三角制造商第8期年度調研報告》顯示,工資上漲、用工荒是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幾個重大挑戰。為解決這些問題,高端制造商正專注于追加投資以提高生產效率,而低端制造商則傾向于通過遷廠應對成本上漲。
無論是工業4.0、還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或者其他概念,簡單來說就是智能化的一種趨勢。工業、商業、服務業都可以智能化,乘坐地鐵、ATM自主取款,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開始走進無人服務的場景。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以無人商店、無人工廠為代表的技術進步確實是大勢所趨。如無人商店的出現,有賴于人工智能的出現,是數據技術、信息技術等技術帶來的一個改變。新商業新業態的出現,對勞動力也產生了新需求,消費層級也會向高端化發展,會倒逼當地產業升級。
我國要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就是要發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而智能制造將在中國強國戰略中處于重要位置,2025年我國在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發電輸變電裝備等領域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引領世界發展潮流。
隨著全球產業調整步伐加快,珠三角生產產品也從做鞋襪、產服裝到做裝備、造飛機,產品形態走向高端化,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產業轉變的趨勢明顯。“制造力”+“智造力”+“質造力”正在成為當地企業轉型升級的三大動力,“世界工廠”以此為引擎,硬軟結合、提質增速,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路徑更趨清晰。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