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中國傳感器人還需要再認真一點
2017年9月上旬,由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和上海微技術工研院主辦的2017全球傳感器暨物聯網產業峰會,云集了很多政府前任和現任高官以及行業協會和企業界大佬,包括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曦,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聯盟名譽理事長楊學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經理、中國高端芯片聯盟理事長丁文武,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吳勝武,上海科委主任壽子琪、上海嘉定區委書記馬春雷、中國信息產業商會副秘書長陳雯海、中國信通院信息化與工業融合研究所副所長兼中國高端芯片聯盟副秘書長許志遠、華為副總裁楚慶、Honeywell傳感與生產力解決方案大中華區副總裁兼總經理柴小舟、美國汽車制造聯盟副總裁Jonathan、上海微技術工研院院長楊瀟。
舉辦這場峰會的背景是全球物聯網市場正在成為全球新技術的熱點和經濟增長的引擎。知名市場研究公司IDC最近的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的市值將達到1.7萬億美元,物聯網產業的內涵深度增大,覆蓋了新型傳感器、低功耗通信、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大數據、智能交通、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智慧汽車、5G通信等代表性新興市場。
傳感器作為感知層是實現物聯網的基礎和前提,近年來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業界預測,全球傳感器需求量將從當前的百億級激增到萬億量級,智能硬件系統正在開啟一個全新的物聯網時代。
工信部原副部長楊學山
工信部原副部長楊學山退下來以后擔任了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名譽理事長,這次專程從北京趕到上海嘉定為這次峰會背書。楊副部長在致辭中重點提到了三個方面,他說:“第一個方面,我們都知道物聯網正在引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發生一場革命性的變革,就如同互聯網當年對我們的影響一樣,但是引發這場變革的核心是一條無縫的產業數據鏈和長期的高質量技術積累,我們必須在這個核心部分培育核心競爭力。第二個方面,對于傳感技術和產品,不能光把狀態數據傳到該處理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知,要把這個數據進行處理并實現反饋,因此我的建議是把傳感改成感知,感是為了控,為了調節。第三個方面,傳感器的生態鏈和產業鏈要從后端移到前端,也就是在研發和生產的時候就要把實際設備制造商和市場接進來,從市場需求端開始規劃傳感器的定位和研發。目前是中國傳感器產業一個極其好的發展機會和時機,大家一定要認真做,把握好,千萬不要把這個良機錯過了。”
“當今全球信息技術發展正處于跨界融合、加速創新、深度調整的歷史時期,應用創新對技術升級的倒逼作用日益凸顯,智能傳感器、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智能化系統領域當中的應用推動了傳統信息技術與語音圖形識別、智能感知、海量數據處理、深度學習等多技術的系統化、集成化創新,引發了計算架構、平臺、模式的重大轉折。”工信部電子司副司長吳勝武表示,“未來工信部要做好6項工作。一是要做好頂層設計,加快戰略引導,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二是著力構建產業創新體系,推動智能創新中心的建設。三是持續通過強基工程、工業轉型升級等渠道,突出基礎工藝、基礎器件的能力提升。四是要加快智能傳感綜合標準化體系的建設,推動專利研究的布局。五是要支持產業聯盟建設,凝聚發展的合力。六是要突出應用為先,支持物聯網技術的推廣。”
上海嘉定區委書記馬春雷說:“嘉定是上海的科技衛星城,這里有11個大規模國家級科研院所和40多位院士,中科神光、聯影醫療和上汽中心都在嘉定,而且嘉定也是中國唯一一個電動汽車示范城市。未來我們計劃集中打造4個產業,第一是集成電路與物聯網。第二是新能源汽車與汽車的智能化。第三是高性能醫療設備與精準治療。第四是智能制造與機器人。”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裁丁文武
手掌2500億基金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總裁丁文武表示:“我們和上海市共同設立了50億“超越摩爾”基金,本身的意圖也是為了支持上海市在物聯網、傳感器甚至“超越摩爾”方面所做的努力,上海微技術工研院這次啟動“超越摩爾”8英寸中試線,將充分發揮上海在制造方面的優勢,占領高速增長的傳感器市場,從而帶動我國半導體產業轉型升級和傳統產業智能化的發展。
上海微技術工研院建設的國內首條8英寸“超越摩爾”研發中試線提供從研發到批量量產的全程服務,打造完整的“超越摩爾”產業鏈,推動“超越摩爾”技術和物聯網創新應用的快速發展。研發中試線專注于“超越摩爾”產品與技術,整個中試線擁有近5000平方米的高等級微納米加工超凈廠房,已經建成3000平方米,可以全面開展3D微納加工技術以及新工藝、新器件的研發量產,也將重點部署3D集成、功率和生物等相關工藝和量測設備,使“超越摩爾”產品和技術能夠無縫實現測試和量產,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優秀的全程服務。
中國信通院信息化與工業融合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高端芯片聯盟副秘書長許志遠發布了中國智能傳感器的產業地圖,許副所長說:“今天智能傳感器已經成為傳感器發展的最主流方向,也是發展最快、競爭最活躍的領域。中國智能傳感器起步雖較晚,但增速很快,規模擴張也很快。未來中國智能傳感器產業主要將聚集在4個地區,第一個是長三角,第二個是環渤海,第三個是珠三角,第四個是中西部。”
華為副總裁楚慶也上臺發展了“擁抱物聯網時代”的主題演講。楚總說:“物聯網在過去10年的發展是不太成功的,為什么一個這么有前景的東西10年當中像爬蟲一樣爬呢?一個本質的原因是承載技術實在是太薄弱,現在大門已經被踢開了,破開它的就是NB-IOT,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廣域物聯網,工信部已經發文,要求三大運營商未來2年多時間內建150萬個NB-IOT基站。放眼全球,除美國之外,幾乎其它所有的運營商全部是以NB-IOT作為第一選擇的。今天一個NB-IOT基站可以同時接入100萬個節點,相當厲害。現在一個巨大的舞臺已經準備好了,準備做明星的終端接入廠商可以出場了,由于物聯網終端是一個多行業和跨行業的東西,因此它不可能像智能手機一樣被壟斷,也就是說,它絕對不可能被標準化,所有未來拼價格的狀態不太可能出現,大家都有賺錢的空間。順祝大家在物聯網大航海時代把自己的船艙裝的盆滿缽滿。”
Honeywell傳感與生產力解決方案大中華區副總裁兼總經理柴小舟在致辭時表示:“傳感器未來有3個發展方向,第一是微型化,把體積做得更小,功耗做得更低。第二是集成化,把多個傳感器以模塊的方式集合在一起。第三是把無線傳輸功能做進傳感器。傳統的傳感器行業正在面臨同質化的競爭、以及商品化帶來的挑戰,我們必須找到新的增長點和應用,物聯網肯定是一個大的方向,因為它會用到大量的傳感器,將來微型化、復合型和智能化的傳感器肯定是市場主流發展方向。”
美國汽車制造聯盟副總裁Jonathan
美國汽車制造聯盟副總裁Jonathan則介紹了美國自動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情況以及整體行業情況。美國汽車制造聯盟是一個領先的整車廠貿易聯盟,擁有各種各樣的整車廠品牌,代表了美國75%的汽車銷售。
Jonathan說:“當代汽車行業有4大發展趨勢。第一,自動化駕駛。不僅是傳統的整車廠,谷歌和其它一些公司也在進入。第二,共享汽車。Uber、奔馳和寶馬都有共享汽車項目。第三,電氣化。美國電動汽車大家以為挺受歡迎,但其實消費者當中沒有那么高的普及度,加州表現最好,但滲透率也不是很高。第四,互聯汽車。穆迪預測,到2020年無人駕駛汽車可能會完全出現,到2030年比較常見,到2035年成為標準配置,到2045年可能大部分上路的都是無人駕駛汽車,到2055年可能完全普及。當然,無人駕駛汽車在美國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是如何協調各州的立法和監管,其次是如何確保乘員安全性,尤其在被撞情況下。最后保險體系如何改進和建立。”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