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強勁發力 產業發展邁入快車道
聚焦威脅國民健康的疾病,加強疾病防控技術研發。事實上,第三方醫學檢驗中心早已在一些國家疾病防控中承擔部分篩查防御工作,可以預見,未來參與的力度還將更大。作為各級醫療機構的有益補充,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作用越來越明顯。隨著國家政策在第三方醫學領域的逐漸加碼,醫學檢測大咖愈來愈備受關注。
所謂醫學檢驗是指以提供人類疾病診斷、管理、預防和治療或健康評估的相關信息為目的,對來自人體的標本進行臨床檢驗,包括臨床血液與體液檢驗、臨床化學檢驗、臨床免疫檢驗、臨床微生物檢驗等,并出具檢驗結果,具有獨立法人資質的醫療機構。
追溯我國醫學檢驗發展歷程,國內獨立醫學檢驗市場萌發于上世紀90年代。2000年以后,迪安診斷、達安基因、華大基因、達安基因也相繼發展。走在時代前沿的開拓者們,如今已成為獨立醫學檢驗市場的領頭羊。受下游市場需求刺激和鼓勵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等諸多利好政策出臺吸引,外資對中國第三方醫學診斷市場的興趣越來越大。目前已有眾多進口品牌通過技術合作或直接注資等形式進入中國第三醫學診斷市場。
伴隨老齡化、城鎮化等社會經濟轉型過程,人們基本健康需求增長迅速,呈現出多樣化特點,為此,全國多地區也從政府層面加大對產業的鼓勵與扶持力度,提供多舉措、多方案促進醫學檢驗檢測的發展。浙江、廣東、重慶等地在項目設置和價格方面已有不少探索。以重慶市為例。今年重慶市首家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投入運營,斥資1億元,也足以看出重慶市對醫學檢測市場的重視。
受醫改政策影響,第三方醫檢迎來了快速發展期。據悉,目前,全國已建設區域醫學影像診斷中心342個、區域醫學檢驗實驗室689個、區域病理診斷中心185個,進一步為患者提供了高質量、同質化的醫療服務。而就近兩年醫學檢驗市場的營收業績分析,2016年我國醫學檢驗市場規模約為2650億元,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滲透率(占比)約為4.5%。龐大的市場規模也給予產業更大的發展空間。
盡管醫學檢驗市場機遇凸顯,但行業依舊存在規模較小、無序競爭、檢驗和診斷質量不佳等問題。因此,要想謀求產業的持久發展,還需要加強監管和行業自律,第三方醫檢才能更健康地發展。
將高端稀缺醫療資源“引進來”,這種國際合作模式正在成為“一帶一路”的新亮點。作為中國新興高科技服務業的第三方醫學檢驗,也將把國際一流診斷水平服務“走出去”,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做貢獻。換言之,布局醫學檢驗市場國際大市場或將成為生命科學領域企業謀求發展的另一個制勝因素。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