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項目擴產能 哈電機打造核電設備基地
“我們規劃在這兒建5棟廠房,生產核電主泵電機,滿足AP1000第三代核電設備的國產化需要。”9月18日,在核電主泵電機生產基地施工現場,哈爾濱電機廠交直流電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HMC)副總經理李夢啟介紹說。
在這片總占地20萬平方米的施工現場,HMC的核主泵電機研發、生產、試驗基地占據14萬平方米,而與它僅一條大道之隔的就是哈爾濱電站閥門有限公司的核電閥門生產基地。兩個項目竣工后,將與正在擴建的秦皇島核電重型裝備制造公司組成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公司的“三小動力”核設備生產新基地。
由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兩個事業部組建的HMC,已擁有57年的研發制造史,并形成了以核電、船用電機、通用電機三個領域為主導的研發、生產和服務系統。據李夢啟向中國工業報記者透露,相比老廠區的傳統電機業務,“未來核電生產占的比重可能會更大一些。”
“單獨過日子”
“今年是HMC正式單獨過日子的第一年。”李夢啟說。
HMC的前身是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的電機事業部和特電事業部。據介紹,始建至今,該公司經歷了原蘇聯的技術支持、自行開發設計制造、引進歐美先進技術并消化吸收,以及與國外各大公司廣泛合作等階段,已形成了年產600兆瓦交直流電機的產能,并為冶金、電站、化工、礦山和軍工等領域提供了4萬臺裝備,產量達到2萬兆瓦。
從建廠初期小容量的交直流電機生產車間,HMC逐步發展為具有獨立研發、設計制造多種電機能力的企業。目前其大中型同步電機、異步電機、直流電機等產品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尤其是在熱軋領域,我們的優勢比較明顯。”李夢啟介紹,“占據國內70%的市場份額。”
但近幾年來與佳木斯電機廠等發展勢頭較猛的企業相比,“我們不能說在走下坡路,但至少不是在蒸蒸日上”。為了優化整合現有生產資源,擴大在交直流電機生產上的投入,進一步提高產能,“集團決定分家讓我們單獨過日子。”李夢啟說。
據HMC總經理王貴介紹,2007年哈電集團根據戰略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的需要組建了HMC。“在原母公司的幫助和呵護下,一個以從事交直流電機為主的公司誕生并走向成長之路。”
2007年8月,HMC財務管理與哈電機正式分開。李夢啟告訴記者,現在該公司的各個職能部門都已設立,框架也已搭起來了,但相關的一些職能尚不健全。HMC以前屬于哈電機的兩個事業部,以部門性質運作,“單獨劃分出來以后,我們具備了公司的職能但缺乏相關的能力。比如配套供應、檔案管理等,尤其是產品檢驗。”
“主要是缺少人和地方,”李夢啟分析,位于哈電機廠區內的兩個事業部只有五棟廠房,不只產能受限,一些設備也無處安置。因此,“我們的新生產基地將與老廠區資源共享,除了生產核電主泵電機外,還將增設一些檢測試驗設備等,負責產品的檢驗和配套生產。”
用該公司總經理特別顧問鄭時剛的話說就是,“老的做大,新的做強”。
“主攻核電”
9月18日,在HMC負責人的帶領下,驅車半個多小時,記者等一行人來到位于哈爾濱平房開發區的HMC核電生產基地。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兩棟線圈廠房已拔地而起。
2007年7月底,中美雙方簽訂了AP1000三代核電核島采購和技術轉讓合同,確定了中國一重、上海電氣、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等承擔三代核電項目設備國產化的制造企業。“去年“十一”開始動工,今年年底將進行廠房的暖封閉,明年上半年進行設備安裝。基地規劃年產16臺以上核電主泵電機。”HMC副總工程師楊立峰向記者介紹。
據王貴透露,核電基地計劃于2009年底投產,屆時公司的總建筑面積將增加125%,達到7.2萬平方米。同時,新增各類精加工和檢測試驗設備20余臺,職工人數也將達到630余人,其中技術人員250人。據該公司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工程完工后,公司的開發、生產能力將從目前的200萬千瓦大幅度提高,其年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
“今年我們給老廠區設定了7億元產值的目標,但目前來看,困難還比較多。”李夢啟不無憂慮。首先,設備生產能力不足,一部分需要分包到外面;其次,原材料供應緊張,一些大型鑄鍛件要價高且供應不上。另外,“我們的產品結構也有些問題。公司在電站領域的能力比較弱,但對軋鋼電機的依賴性很強。該領域的合同占總額的80%~90%。市場一旦出現波動,對企業的影響比較大。”
產業結構的調整勢在必行。“我們將主攻核電設備的生產制造,另外,還將爭取在電站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李夢啟告訴記者。
按照《核電中長期規劃》,到2020年,國內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日前曾表示,我國計劃調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對此,李夢啟認為“至少要在現有規劃上翻番。”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到2020年國內核電裝機容量達到8000萬千瓦,減去已有的裝機容量,可能還要投產50臺到60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如果平均一年投建6臺機組,那么每年將產生24臺主泵電機的需求量;如果二代和三代核電技術各占一半,AP1000第三代核電主泵電機將占12臺。“一套主泵電機五六千萬元人民幣,12臺就是6億余元。而這還僅僅是AP1000,如果再加上第二代呢?”
“未來公司核電的比重可能會比較大。盡管看上去核電領域前景很好,但競爭激烈,企業壓力也很大,關鍵還是靠實力。”李夢啟表示。
在這片總占地20萬平方米的施工現場,HMC的核主泵電機研發、生產、試驗基地占據14萬平方米,而與它僅一條大道之隔的就是哈爾濱電站閥門有限公司的核電閥門生產基地。兩個項目竣工后,將與正在擴建的秦皇島核電重型裝備制造公司組成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公司的“三小動力”核設備生產新基地。
由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兩個事業部組建的HMC,已擁有57年的研發制造史,并形成了以核電、船用電機、通用電機三個領域為主導的研發、生產和服務系統。據李夢啟向中國工業報記者透露,相比老廠區的傳統電機業務,“未來核電生產占的比重可能會更大一些。”
“單獨過日子”
“今年是HMC正式單獨過日子的第一年。”李夢啟說。
HMC的前身是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的電機事業部和特電事業部。據介紹,始建至今,該公司經歷了原蘇聯的技術支持、自行開發設計制造、引進歐美先進技術并消化吸收,以及與國外各大公司廣泛合作等階段,已形成了年產600兆瓦交直流電機的產能,并為冶金、電站、化工、礦山和軍工等領域提供了4萬臺裝備,產量達到2萬兆瓦。
從建廠初期小容量的交直流電機生產車間,HMC逐步發展為具有獨立研發、設計制造多種電機能力的企業。目前其大中型同步電機、異步電機、直流電機等產品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尤其是在熱軋領域,我們的優勢比較明顯。”李夢啟介紹,“占據國內70%的市場份額。”
但近幾年來與佳木斯電機廠等發展勢頭較猛的企業相比,“我們不能說在走下坡路,但至少不是在蒸蒸日上”。為了優化整合現有生產資源,擴大在交直流電機生產上的投入,進一步提高產能,“集團決定分家讓我們單獨過日子。”李夢啟說。
據HMC總經理王貴介紹,2007年哈電集團根據戰略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的需要組建了HMC。“在原母公司的幫助和呵護下,一個以從事交直流電機為主的公司誕生并走向成長之路。”
2007年8月,HMC財務管理與哈電機正式分開。李夢啟告訴記者,現在該公司的各個職能部門都已設立,框架也已搭起來了,但相關的一些職能尚不健全。HMC以前屬于哈電機的兩個事業部,以部門性質運作,“單獨劃分出來以后,我們具備了公司的職能但缺乏相關的能力。比如配套供應、檔案管理等,尤其是產品檢驗。”
“主要是缺少人和地方,”李夢啟分析,位于哈電機廠區內的兩個事業部只有五棟廠房,不只產能受限,一些設備也無處安置。因此,“我們的新生產基地將與老廠區資源共享,除了生產核電主泵電機外,還將增設一些檢測試驗設備等,負責產品的檢驗和配套生產。”
用該公司總經理特別顧問鄭時剛的話說就是,“老的做大,新的做強”。
“主攻核電”
9月18日,在HMC負責人的帶領下,驅車半個多小時,記者等一行人來到位于哈爾濱平房開發區的HMC核電生產基地。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兩棟線圈廠房已拔地而起。
2007年7月底,中美雙方簽訂了AP1000三代核電核島采購和技術轉讓合同,確定了中國一重、上海電氣、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等承擔三代核電項目設備國產化的制造企業。“去年“十一”開始動工,今年年底將進行廠房的暖封閉,明年上半年進行設備安裝。基地規劃年產16臺以上核電主泵電機。”HMC副總工程師楊立峰向記者介紹。
據王貴透露,核電基地計劃于2009年底投產,屆時公司的總建筑面積將增加125%,達到7.2萬平方米。同時,新增各類精加工和檢測試驗設備20余臺,職工人數也將達到630余人,其中技術人員250人。據該公司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工程完工后,公司的開發、生產能力將從目前的200萬千瓦大幅度提高,其年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
“今年我們給老廠區設定了7億元產值的目標,但目前來看,困難還比較多。”李夢啟不無憂慮。首先,設備生產能力不足,一部分需要分包到外面;其次,原材料供應緊張,一些大型鑄鍛件要價高且供應不上。另外,“我們的產品結構也有些問題。公司在電站領域的能力比較弱,但對軋鋼電機的依賴性很強。該領域的合同占總額的80%~90%。市場一旦出現波動,對企業的影響比較大。”
產業結構的調整勢在必行。“我們將主攻核電設備的生產制造,另外,還將爭取在電站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李夢啟告訴記者。
按照《核電中長期規劃》,到2020年,國內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日前曾表示,我國計劃調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對此,李夢啟認為“至少要在現有規劃上翻番。”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到2020年國內核電裝機容量達到8000萬千瓦,減去已有的裝機容量,可能還要投產50臺到60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如果平均一年投建6臺機組,那么每年將產生24臺主泵電機的需求量;如果二代和三代核電技術各占一半,AP1000第三代核電主泵電機將占12臺。“一套主泵電機五六千萬元人民幣,12臺就是6億余元。而這還僅僅是AP1000,如果再加上第二代呢?”
“未來公司核電的比重可能會比較大。盡管看上去核電領域前景很好,但競爭激烈,企業壓力也很大,關鍵還是靠實力。”李夢啟表示。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下一篇:菲尼克斯15年持續成功的商業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