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電機行業創新與品牌推動的新發展
2006年電機行業受到原材料價格暴漲的巨大影響,但眾多企業在壓力面前,把損失降到最小,取得了來之不易的可喜成績。
展望2007年,電機行業的發展既面臨著良好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有專家預測,今年我國電機行業將保持15%~20%的發展勢頭。
電機行業成效斐然
據全國電工行業統計,2006年全國交流電機產量將達到15000萬kW,同比增16%;汽輪發電機9300萬kW,同比增18%,水輪發電機組1700萬kW,同比增29%,利潤總額730億元,同比增22%。
全國中小型電機行業,如果以2006年前三季度的增幅,那么2006年銷售產值將達280億~300億元,同比增24%左右,產量達10000萬~12000萬kW,同比增17%;利潤達20億~25億元,同比增30%左右。
上海電機行業去年以來,總體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據行業快報統計,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將達110億~120億元,同比增25%,產量達3500萬kW,同比增25.7%;實現利潤12億~15億元,同比增40%。
上海電機行業2006年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增長從預測和快報統計來看,平均增幅要大于全國的增長速度。銷售收入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在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方面更加顯現。上海電機廠、臥龍控股集團、ABB等企業利潤將達17億元,占全國的50%以上,而且在綜合運行質量和效益及同類產品的主要指標中,上電、南洋、日用-友捷、ABB、革新馬拉松、大同、張江、偉星、特波、雷戈勃勞伊特以及臥龍、金龍、大中、萬達、亞南等企業均列行業前茅。
此外,去年微特電機的發展將持續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汽車及微特電機增幅顯著,汽車電機250萬臺,同比增幅50%,微特電機1100萬臺,同比增70%。由于中國的入世成功迅速提升了汽車行業的持續發展。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轎車市場,國產汽車業國內市場份額由2004年的14%增長到2006年上半年的28%,汽車業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汽車電機的高速增長。
廣泛應用于家電、辦公自動化、通訊和航天軍事工業的微特電機也發展迅猛。2005年全球微特電機產量80億臺。我國當年為48億臺,占全球總量60%,銷售收入457億元,出口額為23億美元,為世界第一。
坎坷一年成績來之不易
2006年中小電機行業成原材料上漲的“重災區”,增幅為14%左右,但增速同比回落。由于小電機行業,材料、勞動密集而利潤微薄甚至無利。全國平均的每kW銷售額僅100元左右,市場風險的承受力非常脆弱。在剛經歷2003~2005年硅鋼市場狂漲沖擊,尚未完全恢復過來,去年的銅價飆升又是第二次“高位震撼”,銅價從年初的4萬元/噸漲至最高的8萬元/噸,后雖有回落仍維持在6.5萬~7萬元之間/噸,銅由原材料中所占比例由25%~35%上升為50%以上,致使總體成本上漲10%~20%,相對于行業小電機一般效益在百分之幾的水平,許多企業一下子逼入了盈虧的底線甚至虧損,有的企業只得停產,有的外商訂單無法承接,陷入了十分艱難的境地。
由于銅價上漲帶來的巨大壓力,有的實力較弱和低價的企業改用鋁代銅,在浙江、山東、江蘇均有發現,價格比通常的可下浮20個百分點,一段時間對行業的沖擊也不小。廣大中小型電機企業從節能、效率、質量等諸因素,明確拒絕了鋁代銅,維護了中小型電機的整體利益。在最近線纜行業“鋁代銅”研討會上傳來信息表明,漆包鋁線用于短時間使用的微波爐、電抗器等場合是有可能的。但是用于考核壽命20年的電機和長時間不間斷工作的場合的可能性很小,幾乎等于零。面臨銅價飛漲,上海電機行業協會于2006年9月召開電機企業工作會議共商對策,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達成了在各自現行價格的基礎上上浮10%~20%;同時提出了要從治本入手,抓好降本增效、新品開發、名牌創優等措施,盡最大努力將損失降至最小范疇。
2007年創新和品牌成發展動力
總體來說,更多的電機生產企業開始意識到,在新的一年中生產和發展靠的就是質量和品牌。在去年的銅漲價和前幾年硅鋼漲價中,中小電機行業中有的企業處驚不亂,效益不跌反漲,靠的就是品牌效應。上海一家著名外資企業,銅價上漲該企業水漲船高,價格上調,去年產值達7億元,同比增47%,利潤1億元以上,同比增41%,令人刮目相看。
也正是在品牌效應觀念指導下,爭創名牌成為相當多企業的自覺行動。在去年的全國中小型電機名優產品的評比中,江蘇大中、浙江金龍、臥龍、皖南電機以及相關企業中的河北電機、西安西瑪、蘭電榜上有名;在省市級名優產品中,上電、南洋、日立、萬達、亞南等一批企業榜上有名。最近,大速、中龍、金龍、臥龍、南洋等一批企業又獲得國家免檢產品資質。
上電、日用、ABB、亞南等企業負責人都認為,發展上創新才具活力,品牌上眼界決定境界,管理上細節決定成敗,效益上腦袋決定口袋。企業要真正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必須走出低層次,低價位的競爭,研發市場需求的新特產品,甚至較大幅度調整企業的產品結構,向節能、高效、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拓展。事實證明,行業中有的企業未雨綢繆,吸取了硅鋼片暴漲的經驗,經過艱苦的拼搏,產品由普通電機為主調整為新特為主,抵御了今年由銅價上漲帶來的困難。如有家企業,因產品結構調整,今年的三季度產值達8000萬元,同比增7%,效益卻同比增長了50%以上,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此外,要科學創新,就要發揮好企業領導、科研人才、資金支持、政策的引導和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對于一般電機企業來說,研究開發人才與資金都處于較大的欠缺狀態。2007年,我國電機企業發展要避免走“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老路,努力形成“引進-吸收-創新-發展”的道路促進良性循環
展望2007年,電機行業的發展既面臨著良好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有專家預測,今年我國電機行業將保持15%~20%的發展勢頭。
電機行業成效斐然
據全國電工行業統計,2006年全國交流電機產量將達到15000萬kW,同比增16%;汽輪發電機9300萬kW,同比增18%,水輪發電機組1700萬kW,同比增29%,利潤總額730億元,同比增22%。
全國中小型電機行業,如果以2006年前三季度的增幅,那么2006年銷售產值將達280億~300億元,同比增24%左右,產量達10000萬~12000萬kW,同比增17%;利潤達20億~25億元,同比增30%左右。
上海電機行業去年以來,總體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據行業快報統計,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將達110億~120億元,同比增25%,產量達3500萬kW,同比增25.7%;實現利潤12億~15億元,同比增40%。
上海電機行業2006年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增長從預測和快報統計來看,平均增幅要大于全國的增長速度。銷售收入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在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方面更加顯現。上海電機廠、臥龍控股集團、ABB等企業利潤將達17億元,占全國的50%以上,而且在綜合運行質量和效益及同類產品的主要指標中,上電、南洋、日用-友捷、ABB、革新馬拉松、大同、張江、偉星、特波、雷戈勃勞伊特以及臥龍、金龍、大中、萬達、亞南等企業均列行業前茅。
此外,去年微特電機的發展將持續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汽車及微特電機增幅顯著,汽車電機250萬臺,同比增幅50%,微特電機1100萬臺,同比增70%。由于中國的入世成功迅速提升了汽車行業的持續發展。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轎車市場,國產汽車業國內市場份額由2004年的14%增長到2006年上半年的28%,汽車業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汽車電機的高速增長。
廣泛應用于家電、辦公自動化、通訊和航天軍事工業的微特電機也發展迅猛。2005年全球微特電機產量80億臺。我國當年為48億臺,占全球總量60%,銷售收入457億元,出口額為23億美元,為世界第一。
坎坷一年成績來之不易
2006年中小電機行業成原材料上漲的“重災區”,增幅為14%左右,但增速同比回落。由于小電機行業,材料、勞動密集而利潤微薄甚至無利。全國平均的每kW銷售額僅100元左右,市場風險的承受力非常脆弱。在剛經歷2003~2005年硅鋼市場狂漲沖擊,尚未完全恢復過來,去年的銅價飆升又是第二次“高位震撼”,銅價從年初的4萬元/噸漲至最高的8萬元/噸,后雖有回落仍維持在6.5萬~7萬元之間/噸,銅由原材料中所占比例由25%~35%上升為50%以上,致使總體成本上漲10%~20%,相對于行業小電機一般效益在百分之幾的水平,許多企業一下子逼入了盈虧的底線甚至虧損,有的企業只得停產,有的外商訂單無法承接,陷入了十分艱難的境地。
由于銅價上漲帶來的巨大壓力,有的實力較弱和低價的企業改用鋁代銅,在浙江、山東、江蘇均有發現,價格比通常的可下浮20個百分點,一段時間對行業的沖擊也不小。廣大中小型電機企業從節能、效率、質量等諸因素,明確拒絕了鋁代銅,維護了中小型電機的整體利益。在最近線纜行業“鋁代銅”研討會上傳來信息表明,漆包鋁線用于短時間使用的微波爐、電抗器等場合是有可能的。但是用于考核壽命20年的電機和長時間不間斷工作的場合的可能性很小,幾乎等于零。面臨銅價飛漲,上海電機行業協會于2006年9月召開電機企業工作會議共商對策,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達成了在各自現行價格的基礎上上浮10%~20%;同時提出了要從治本入手,抓好降本增效、新品開發、名牌創優等措施,盡最大努力將損失降至最小范疇。
2007年創新和品牌成發展動力
總體來說,更多的電機生產企業開始意識到,在新的一年中生產和發展靠的就是質量和品牌。在去年的銅漲價和前幾年硅鋼漲價中,中小電機行業中有的企業處驚不亂,效益不跌反漲,靠的就是品牌效應。上海一家著名外資企業,銅價上漲該企業水漲船高,價格上調,去年產值達7億元,同比增47%,利潤1億元以上,同比增41%,令人刮目相看。
也正是在品牌效應觀念指導下,爭創名牌成為相當多企業的自覺行動。在去年的全國中小型電機名優產品的評比中,江蘇大中、浙江金龍、臥龍、皖南電機以及相關企業中的河北電機、西安西瑪、蘭電榜上有名;在省市級名優產品中,上電、南洋、日立、萬達、亞南等一批企業榜上有名。最近,大速、中龍、金龍、臥龍、南洋等一批企業又獲得國家免檢產品資質。
上電、日用、ABB、亞南等企業負責人都認為,發展上創新才具活力,品牌上眼界決定境界,管理上細節決定成敗,效益上腦袋決定口袋。企業要真正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必須走出低層次,低價位的競爭,研發市場需求的新特產品,甚至較大幅度調整企業的產品結構,向節能、高效、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拓展。事實證明,行業中有的企業未雨綢繆,吸取了硅鋼片暴漲的經驗,經過艱苦的拼搏,產品由普通電機為主調整為新特為主,抵御了今年由銅價上漲帶來的困難。如有家企業,因產品結構調整,今年的三季度產值達8000萬元,同比增7%,效益卻同比增長了50%以上,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此外,要科學創新,就要發揮好企業領導、科研人才、資金支持、政策的引導和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對于一般電機企業來說,研究開發人才與資金都處于較大的欠缺狀態。2007年,我國電機企業發展要避免走“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老路,努力形成“引進-吸收-創新-發展”的道路促進良性循環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中鋼協預測:今年鋼材出口將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