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將借APU發力云計算終端
云計算是當前熱門的IT互聯網概念,跨國芯片巨頭AMD近日與北京云基地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宣布將成立云計算聯合實驗室。談及此次云計算合作,AMD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鄧元鋆認為,云計算要通過云終端實現,作為IT技術的基礎應用,真正融合CPU與GPU的低功耗、高性能APU(加速處理器),將在云計算終端中扮演關鍵角色。
云計算孕育
千億產業價值
鄧元鋆認為,云計算產業將會是未來整個IT行業重大的發展方向。據悉,以北京市政府去年啟動的"祥云工程"為例,其將圍繞云計算五大重點發展領域:芯片和軟件平臺、云服務平臺、終端產品、網絡產品、解決方案。其目標是:到2015年,云計算的三類典型服務(Iaas、Paas、SaaS)形成500億元產業規模,帶動產業鏈形成2000億元產值。
談及云計算的具體效用,鄧元鋆指出,云計算不需要企業或用戶對網絡建設、網絡設備、服務應用、以及安全方面進行傳統模式的大量投入。"云的概念,就是用戶不需要知道它背后是什么,它只要很簡單的、很好的、友善的人機界面。"為了滿足用戶追求,企業實施云計算需要強有力的硬件保障。
鄧元鋆表示,AMD在IT行業一直以來都有創新的歷史。在整個PC的發展歷程中,從AMD于2003年第一款64位速龍處理器的推出,到雙核、三核、四核等多核處理器,到目前最多達12核芯的服務器處理器,以及大力推動把CPU、GPU真正融合為一體的APU等創新技術,AMD在圖形處理器技術方面不斷領先,支持各個DirectX。"有了這些領先技術,AMD對未來創新的發展云計算抱有非常大的信心,將會發揮很大的力量。"鄧元鋆強調,目前在全球已有超過200萬顆AMD處理器應用在云計算環境中,包括微軟的云服務平臺WindowsAzure也采用了AMD皓龍服務器處理器技術。
多核CPU與GPU融合是"云創新"關鍵
鄧元鋆表示,由于云計算的最終用戶往往都具有波動性的需求,企業構建云計算平臺,最好的方法就是留下足夠的"性能余量",來應對繁忙高峰時段的負載。而擁有"性能余量"的最好方法是讓CPU擁有更多的內核,每個CPU內核的功耗下降了,更多的CPU內核意味著更好的能效,云計算服務商因此不必采購太多的服務器節點,大大節省了成本。
AMD恰恰擁有這方面的優勢。據悉,AMD皓龍多核處理器核心數量最多可達12核,功耗最低能夠達到32瓦,帶來超高能效和低成本。今年晚些時候AMD還將推出"推土機"架構的16核服務器處理器,性能大幅提高,并具備低功耗。此外,AMD服務器平臺也有更好的靈活性,從1路到4路,在相同架構下可靈活地部署,幫助用戶保持數據中心的一致性和兼容性。
作為云計算的另外一個重要環節,云終端的發展也影響著消費者對云計算的應用體驗。據鄧元鋆介紹,AMD在云終端方面有一個很大的優勢。APU加速處理器,將CPU與GPU革命性地"真融合"在一個芯片上,實現了大幅降低的功耗和大幅提升的性能。AMDAPU支持GPU加速和異構計算,不但能玩轉現有應用,還能滿足未來應用。在云終端方面,除了臺式PC和筆記本電腦以外,AMD正在開發和完善一系列基于嵌入式技術的應用方案,像平板電腦、網絡電視以及各類多媒體終端。此外,AMD近日推出兩款新嵌入式G系列APU,熱設計功耗(TDP)分別為5.5瓦和6.4瓦,與此前產品相比功耗降低39%,此款功耗極低的APU是超小型、無風扇嵌入式系統的理想選擇。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