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機器巨人的對話
FANUC,工業機器人行業中的巨人,工廠自動化的先驅,技術之獨到,發展之神速,令世人驚嘆不已。早在1997年12月份,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還只是辦公室,主要職能也以服務為主。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發那科的工廠的建設達到了60畝。規模的擴大充分表明了發那科在中國的業務拓展速度迅猛。
為了探究上海發那科的秘方,日前,IIANews專訪了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一般產業銷售部部長劉堯。
上圖:上海發那科機器人于寶山新工廠,美麗如花園的外景
IIANews記者: 發那科廠房經過三期的建設面積達60畝,可否簡單介紹一下這個過程?
劉堯: 很感謝國際工業自動化網給發那科這次機會。1997年12月,發那科從一個以服務為主的辦公室開始發展。2002年一期工程中上海發那科從辦公室搬到上海金橋廠房,2010年上海發那科又搬到了寶山新工廠,廠房達60畝,比原來的規模擴大了7到8倍。面積的擴張預示著我們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好,2008年6月份FANUC在全球的機器人保有量超過20萬臺,成為第一個突破20萬臺機器人銷量的廠商。對于這樣的成績,我們很欣慰。
IIANews記者: 十幾年的時間走過來,發那科成功的優勢在哪里?
劉堯: 首先,發那科的品質和口碑在各行各界得到認可,這是一個基礎。另一方面中國在全球的發展也是很快的,我們可以借著天時地利人和的東風發展自己。
IIANews記者: 機器人的發展之路遇到的困難有哪些?發那科如何應對?
劉堯: 機器人和傳統工業不一樣,在工業自動化初期大家對機器人的概念很模糊,不知道機器人具體可以做什么,自動化生產的意識也很淡薄。現在經過對市場的開發和培養,機器人的概念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IIANews記者: 機器人在汽車等行業應用十分成功,在一般產業中的發展如何?
劉堯: 最初汽車行業的確占機器人應用的70%以上。隨著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一般產業分工的明確,例如物流搬運、金屬加工、焊接切割、塑料電子等都有細致的劃分。機器人慢慢滲入到一般產業。如今,我們的機器人在一般產業上的應用數量上已經超過了70%,而且在一般產業上的應用還會繼續升溫。我們用良心做事,注重各行各業的發展。
上圖:上海發那科人的風貌
IIANews記者: 現在市面上機械手產品比較普及,發那科如何在競爭中勝出?
劉堯: 全球機器人廠家都很看好中國市場,每家都有自己的特點、優勢領域。在眾多品牌進入市場時,需要一定有特點的技術優勢進行差異化競爭,我們以技術優先,講究服務品質,顛覆傳統觀念。發那科在7、8年前提出智能化機器人——讓機械手真正成為一個機器人。我們人類有視覺有大腦,發那科機器人也注重視覺和力覺的研發。另外我們產品品種齊全也是一個很IIANews記者: 機器人對OEM行業有什么貢獻?
劉堯: 發那科是機器人生產廠商,機器人需要搭配控制系統。我們希望將自動化概念灌輸到OEM廠商的整個加工單元,例如注塑機加工取件,常規的機械手只能做2、3個動作,但是可以附加很多動作例如自動碼放。也可以將很多產品相互嵌入使用,我們一直在嘗試新的研發。
IIANews記者: 發那科的定位是怎樣的?對于自動化領域呼聲漸高的成套解決方案和定制研發,發那科有怎樣應對?
劉堯: 我們定位集中在中高端客戶。
我們在上海成立系統工程部,負責系統設計制造包括集成和安裝調試,現在很多廠家包括汽車整車廠都希望機器人廠商可以提供整套的服務,我們也在嘗試,例如電焊生產線。只要客戶有需求我們就盡力完成。
定制化生產是大勢所趨,發那科利用在美國、日本積累的豐富經驗能提供最好的服務。在很多國內外機器人廠家的共同努力下,各種應用不斷拓展,我們會突然發現原來機器人也可以應用在這個行業。相信在這樣的帶動下自動化的應用會越來越廣。
IIANews記者: 2010年已經過去了,您如何看待團隊的成就?
劉堯: 我比較注重團隊,團隊建設很重要。我們的宗旨是以誠待人,無論是對待團隊伙伴還是對待客戶。沒有企業文化很難長久的走下去,年輕人希望能體現自己的價值,那我們就給他們展示的舞臺。至于客戶則需要用誠信去打動他們。2010年我們做的相當成功。
備注:FANUC,是全球最多樣化的FA(工廠自動化)、機器人和智能機械的制造商。自1956年成立以來,公司始終是全球計算機數控設備發展的先驅,在自動化領域貢獻突出。上世紀70年代,FANUC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數控系統生產廠家,占據了全球70%的市場份額。2008年FANUC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生產廠商,在全球第一個突破20萬臺機器人,市場份額穩居第一。
FANUC機器人在中國: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 詳情登錄www.shanghai-fanuc.com.cn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