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恒通THP-電網資源管理解決方案
概述
電網資源管理系統是以地理信息系統、自動成圖、設備管理(GIS/AM/FM)為基礎,對電網設備的資產、規劃、設計、施工、運行、檢修等進行有效的管理,并為電網其他高級應用軟件(如DAS)和其它子系統,如配電SCADA、配電工作管理DWM等提供數據支持的軟件系統。
近年來,隨著電網資源的不斷整合,數據和應用不斷集中,任何一個故障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可能以前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傳統的被動式的管理模式已經影響到業務的發展,轉變管理模式已成為日益迫切的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推行電網資源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幫助幫助信息中心人員及時了解整個網絡服務運行狀態;幫助各個層面的網絡管理人員協調工作,快速定位并解決網絡故障;預故障報警和處理,監測網絡通信數據,事前處理可能發生的網絡問題;減少網絡系統和網絡設備的停工期,確保網絡運行的穩定性、安全性和高效率等。它的推行將大大提高電網基礎資料維護的準確性、及時性,為電網的安全生產、科學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但是,由于電力行業的特殊性,對電網資源進行信息化管理還存在以下難點:
如何實現電網設備的快速錄入
怎樣使運行中的設備維護,與現場的同步
單線圖/系統圖的自動生成
目前,在國內應用的電網資源管理系統中,基本都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都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業務流程與系統沒有融合在一起
錄入速度慢
無法實現數據同步
THP電網資源管理解決方案
憑借多年精益求精的技術積累和對電力業務的深刻理解,THP推出了目前在業內領先的電網資源管理解決方案,并成功進行了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這一解決方案涵蓋輸、配電以及電力通信的資源管理,提供對輸電、配電以及通信線路和設備資源的錄入、維護、查詢、統計和發布功能,實現對線路地理位置分布、設備臺帳和卡片資料、網絡拓撲結構、各種專業圖紙的電子化集中維護和及時更新,并且通過Web進行發布,大大提高了電網基礎資料維護的準確性、及時性,為電網的安全生產、科學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系統特色:
1)業務流程與系統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THP系統運用先進的面向電氣連接的圖形、數據一體化的網絡拓撲和數據模型,有力的支持了自動成圖、網絡拓撲、潮流計算、停電分析、電網規劃等高級應用功能,從基礎上保證應用的實用性和可持續發展。
在THP系統中,使用圖形和數據來構造真實世界中電網設備的電子化模型,研發了統一的電力網絡設備數據模型,系統將整個輸、變、配電網的網絡和設備統一到一致的模型上。該模型中除了定義了各種設備自身的空間位置數據和屬性數據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對設備之間的關系進行建模,即提供集成的“地理信息+屬性信息+關系信息”模型。
系統更關注于如何準確地表達電力網絡和設備,“網絡拓撲”是建模最重要的要素之一。除了“網絡拓撲”之外,設備之間還存在著大量的和電力拓撲無關的“關系”(比如管理上的關系)。在系統設計中,以數據模型為驅動,首先建立與軟件平臺(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GIS系統)無關的抽象模型,然后該模型被映射到與軟件平臺相關的實現模型。
系統的數據模型定義了設備之間的關系,包括電氣連接關系、設備所屬或安裝關系、測控信息關系等。系統中設備的空間位置數據和屬性數據模型綜合了GIS、SCADA、CAD三種不同類型圖形系統要求和特點,模型的底層完全支持這三類不同的應用。同一條10kV的線路,無論在地理圖中、配電SCADA圖中或者規劃設計圖紙中,都具有相同的屬性數據和關系數據。
電氣連接關系的模型是基于電力系統分析的經典的“節點-元件”模型,該模型與CIM所定義的模型是兼容的。所有電氣設備都抽象為線性(雙端口)元件、多端口元件等類型,不同類型的抽象元件向系統提供的接口是一致的。該設計最大的優點是使網絡拓撲分析等高級分析軟件可以直接使用該數據模型,無需中間的“節點-支路”模型的生成步驟和存貯空間。系統中,無論是SCADA還是GIS,其底層的核心都是基于該數據模型的網絡拓撲以及在此之上的潮流計算,這就從技術架構上保證了真正的一體 化。
正因為有了面向電網拓撲的數據模型,GIS、電網高級分析、生產管理才能共用相同的電網數據庫,使其成為整個電網運行管理系統的不可或缺的基礎。
2)數據錄入實現增量同步更新
實用化的配電單線圖和配電系統圖的自動生成和增量更新,可大大降低人工繪制的工作量、提高圖紙更新效率、減少出錯環節,有助于提高電網安全運行水平。
單線圖和系統圖作為配電運行、管理最重要的基礎資料之一,傳統上,一直采取利用AutoCAD繪圖的方式來維護,通過局域網上的文件共享、下載等方式來發布。這種模式下,隨著網絡的改接,單線圖的修改和發布的工作量比較大,容易產生單線圖和現場情況不一致,導致安全隱患。
THP系統能夠自動從建模工具維護的地理圖中,抽取電網電氣拓撲結構,自動生成單線圖和系統圖。生成之后的圖,還能夠隨著地理圖的修改,相應的進行自動更新,大大簡化人工繪制的工作量、提高圖紙更新效率、減少出錯環節。
3)提供方便、快捷、實用的建模工具,快速建立基礎資料庫
分布式的協同工作環境和建模工具相配合,使得THP系統能夠讓用戶快速有效的建立和維護基礎資料庫。在典型案例中,約1500平方公里范圍的400條線路、5萬基電桿、9千臺變壓器、120個開閉所,用畫圖的方式建立網架結構歷時1個月,用填寫卡片的方式錄入臺帳資料歷時2個月,系統投入生產運行。而許多同類系統,其數據量只有這個項目的幾分之一,錄入數據的時間要一年以上。
4)快速、翔實的WebGIS網站
WebGIS具有維護工作量少、使用簡單等特點,適合各級領導和決策部門查詢電網相關的資料,便于科學決策。因此WebGIS需要比較快的響應速度和比較全面的信息發布功能。經過特殊優化后,THP系統的WebGIS啟動速度、畫面顯示速度都相當迅速,而且能夠發布數據的種類和數目較多。
電網資源管理系統是以地理信息系統、自動成圖、設備管理(GIS/AM/FM)為基礎,對電網設備的資產、規劃、設計、施工、運行、檢修等進行有效的管理,并為電網其他高級應用軟件(如DAS)和其它子系統,如配電SCADA、配電工作管理DWM等提供數據支持的軟件系統。
近年來,隨著電網資源的不斷整合,數據和應用不斷集中,任何一個故障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可能以前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傳統的被動式的管理模式已經影響到業務的發展,轉變管理模式已成為日益迫切的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推行電網資源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幫助幫助信息中心人員及時了解整個網絡服務運行狀態;幫助各個層面的網絡管理人員協調工作,快速定位并解決網絡故障;預故障報警和處理,監測網絡通信數據,事前處理可能發生的網絡問題;減少網絡系統和網絡設備的停工期,確保網絡運行的穩定性、安全性和高效率等。它的推行將大大提高電網基礎資料維護的準確性、及時性,為電網的安全生產、科學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但是,由于電力行業的特殊性,對電網資源進行信息化管理還存在以下難點:
如何實現電網設備的快速錄入
怎樣使運行中的設備維護,與現場的同步
單線圖/系統圖的自動生成
目前,在國內應用的電網資源管理系統中,基本都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都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業務流程與系統沒有融合在一起
錄入速度慢
無法實現數據同步
THP電網資源管理解決方案
憑借多年精益求精的技術積累和對電力業務的深刻理解,THP推出了目前在業內領先的電網資源管理解決方案,并成功進行了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這一解決方案涵蓋輸、配電以及電力通信的資源管理,提供對輸電、配電以及通信線路和設備資源的錄入、維護、查詢、統計和發布功能,實現對線路地理位置分布、設備臺帳和卡片資料、網絡拓撲結構、各種專業圖紙的電子化集中維護和及時更新,并且通過Web進行發布,大大提高了電網基礎資料維護的準確性、及時性,為電網的安全生產、科學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系統特色:
1)業務流程與系統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THP系統運用先進的面向電氣連接的圖形、數據一體化的網絡拓撲和數據模型,有力的支持了自動成圖、網絡拓撲、潮流計算、停電分析、電網規劃等高級應用功能,從基礎上保證應用的實用性和可持續發展。
在THP系統中,使用圖形和數據來構造真實世界中電網設備的電子化模型,研發了統一的電力網絡設備數據模型,系統將整個輸、變、配電網的網絡和設備統一到一致的模型上。該模型中除了定義了各種設備自身的空間位置數據和屬性數據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對設備之間的關系進行建模,即提供集成的“地理信息+屬性信息+關系信息”模型。
系統更關注于如何準確地表達電力網絡和設備,“網絡拓撲”是建模最重要的要素之一。除了“網絡拓撲”之外,設備之間還存在著大量的和電力拓撲無關的“關系”(比如管理上的關系)。在系統設計中,以數據模型為驅動,首先建立與軟件平臺(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GIS系統)無關的抽象模型,然后該模型被映射到與軟件平臺相關的實現模型。
系統的數據模型定義了設備之間的關系,包括電氣連接關系、設備所屬或安裝關系、測控信息關系等。系統中設備的空間位置數據和屬性數據模型綜合了GIS、SCADA、CAD三種不同類型圖形系統要求和特點,模型的底層完全支持這三類不同的應用。同一條10kV的線路,無論在地理圖中、配電SCADA圖中或者規劃設計圖紙中,都具有相同的屬性數據和關系數據。
電氣連接關系的模型是基于電力系統分析的經典的“節點-元件”模型,該模型與CIM所定義的模型是兼容的。所有電氣設備都抽象為線性(雙端口)元件、多端口元件等類型,不同類型的抽象元件向系統提供的接口是一致的。該設計最大的優點是使網絡拓撲分析等高級分析軟件可以直接使用該數據模型,無需中間的“節點-支路”模型的生成步驟和存貯空間。系統中,無論是SCADA還是GIS,其底層的核心都是基于該數據模型的網絡拓撲以及在此之上的潮流計算,這就從技術架構上保證了真正的一體 化。
正因為有了面向電網拓撲的數據模型,GIS、電網高級分析、生產管理才能共用相同的電網數據庫,使其成為整個電網運行管理系統的不可或缺的基礎。
2)數據錄入實現增量同步更新
實用化的配電單線圖和配電系統圖的自動生成和增量更新,可大大降低人工繪制的工作量、提高圖紙更新效率、減少出錯環節,有助于提高電網安全運行水平。
單線圖和系統圖作為配電運行、管理最重要的基礎資料之一,傳統上,一直采取利用AutoCAD繪圖的方式來維護,通過局域網上的文件共享、下載等方式來發布。這種模式下,隨著網絡的改接,單線圖的修改和發布的工作量比較大,容易產生單線圖和現場情況不一致,導致安全隱患。
THP系統能夠自動從建模工具維護的地理圖中,抽取電網電氣拓撲結構,自動生成單線圖和系統圖。生成之后的圖,還能夠隨著地理圖的修改,相應的進行自動更新,大大簡化人工繪制的工作量、提高圖紙更新效率、減少出錯環節。
3)提供方便、快捷、實用的建模工具,快速建立基礎資料庫
分布式的協同工作環境和建模工具相配合,使得THP系統能夠讓用戶快速有效的建立和維護基礎資料庫。在典型案例中,約1500平方公里范圍的400條線路、5萬基電桿、9千臺變壓器、120個開閉所,用畫圖的方式建立網架結構歷時1個月,用填寫卡片的方式錄入臺帳資料歷時2個月,系統投入生產運行。而許多同類系統,其數據量只有這個項目的幾分之一,錄入數據的時間要一年以上。
4)快速、翔實的WebGIS網站
WebGIS具有維護工作量少、使用簡單等特點,適合各級領導和決策部門查詢電網相關的資料,便于科學決策。因此WebGIS需要比較快的響應速度和比較全面的信息發布功能。經過特殊優化后,THP系統的WebGIS啟動速度、畫面顯示速度都相當迅速,而且能夠發布數據的種類和數目較多。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國科恒通THP-電力通信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