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水污染綜合治理與生態處理工程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航天事業的發祥地,是展示中國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窗口,為世界各國所矚目。然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位于我國西北巴丹吉林沙漠西緣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自然環境極其惡劣。降水極為稀少,常年干旱少雨,年平均降雨量僅有39.2mm,而年蒸發量達2000mm以上,因此,基地每一片綠地和每一棵樹木都需要用大量的水噴灑澆灌,而基地目前則全部用地下來澆灌。
生活污水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最大的污染源,每天產生近萬噸生活污水,這些污水排放到地勢較低的戈壁灘上自然漫流。由于戈壁灘屬砂性土壤,土質松散、通透性強,污水直排形成地面徑流,除去一部分蒸發外,大部分直接滲入地下。對飲用水水源造成潛在的威脅。
為了更好的保護水環境和生態環境,實現戈壁綠洲的可持續發展,最主要的是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綜合利用中水水源,將環境污染降到最低限度。為使污水資源化,減少對地下水的開采,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并將處理后的水作為人文景觀用水、澆灌果園、樹木和綠化用水。
◆設計水量
污水水量為9000m3/d,中水回用水水量800m3/d
◆設計污水進出水水質
污水經處理達標后,冬天除少量綠化用水外,大部分排向戈壁灘。夏天則用于人工湖景觀補充水和污水站附近及創業路兩側大面積的綠化用水。依據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和景觀用水標準中相關水質規定,污水達標排放應符合《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標準中的B標準。 設計水質及排放標準(執行原建單位一級標準)如下:
指標
設計進水
排放標準
景觀用水標準
CODcr (mg/L)
200~300
60
50
BOD5(mg/L)
100~150
20
10
SS(mg/L)
200
20
10
◆工藝流程設計
設計采用“水解酸化+人工濕地”為主體的生態污水處理工藝,設計了一座日處理近萬噸的污水處理及回用站,污水站二級出水經過15000平方米的人工濕地后,再進入一個近40000平方米的人工湖。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