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式調節原理淺釋
二位式調節又稱通斷式控制,是將測量值與設定值相比較之差值經放大處理后,對調節對象作開或關控制的調節.當測量值低于設定值時,儀表輸出 “通”的信號,負載因獲得全部能源而升溫;當測量值高于設定值時,儀表輸出 “斷”的信號,負載因失去全部能源而降溫;須指出由傳感器→儀表→執行器(閥門或接觸器) →負載(電爐) →傳感器各部分組成的閉環系統在信號的傳遞、處理和調節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滯后,故儀表作出調節動作后,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把調節結果再通過傳感器反饋至儀表,在此段滯后時間內,調節對象的溫度仍呈慣性上升或慣性下降,儀表此時處于 “失控”階段.能源全部接通和全部關斷二種狀態的交替出現,必然使被控參數有周期性的起伏,形成在設定值上下的震蕩,震蕩的幅度由儀表的回差(又稱開關差)和感溫元件的響應時間、加熱器的熱阻等系統其他部分的特性所決定.這在二位式調節中無法避免.但在空調、農業培植等允許溫度有一定范圍波動的場合,可避免執行器的頻繁動作,反有利于系統的運行.
儀表的回差越小,被控制的比動范圍越小,但調節輸出的動作越頻繁,執行器的壽命越短.儀表的回差越大,情況則反之.一般把回差值設置在儀表全量程的0.2%-0.5%左右比較合適.
根據上訴原理,二位式調節可靠性高而成本低,應用場合十分廣泛.
儀表的回差越小,被控制的比動范圍越小,但調節輸出的動作越頻繁,執行器的壽命越短.儀表的回差越大,情況則反之.一般把回差值設置在儀表全量程的0.2%-0.5%左右比較合適.
根據上訴原理,二位式調節可靠性高而成本低,應用場合十分廣泛.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三位式調節及其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