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機的基本原理結構與設計要點
風電機的基本原理和部件組成如下:
大部分小功率風電機具有恒定轉速,轉子葉片末的轉速為64米/秒,在軸心部分轉速為零。距軸心四分之一葉片長度處的轉速為16米/秒。但是,隨著海洋用大功率風電機的研發并投入使用,風電機的轉速不再恒定,葉片末的轉速也由于葉片的增長而加大。所以站長推薦對不同類型的風電機單獨查看其技術數據。
一般風電機結構圖
(1.輪轂 2.增速箱 3.機艙罩 4.聯軸器 5.電控系統 6.發電機 7.冷卻器 8.泵站 9.偏航驅動 10.偏航制動 11.偏航軸承 12.底座 13.彈性底座 14.葉片)
機艙:機艙包容著風電機的關鍵設備,包括齒輪箱、發電機。維護人員可以通過風電機塔進入機艙。機艙前端是風電機轉子,即轉子葉片和軸。
轉子葉片:捉獲風,并將風力傳送到轉子軸心。在600千瓦級別的風電機上,每個轉子葉片的測量長度大約為20米;而在5兆瓦級別的風電機上,葉片長度可以達到近60米。葉片的設計很類似飛機的機翼,制造材料卻大不相同,多采用纖維而不是輕型合金。大部分轉子葉片用玻璃纖維強化塑料(GRP)制造。采用碳纖維或芳族聚酰胺作為強化材料是另外一種選擇,但這種葉片對大型風電機是不經濟的。木材、環氧木材、或環氧木纖維合成物目前還沒有在轉子葉片市場出現,盡管目前在這一領域已經有了發展。鋼及鋁合金分別存在重量及金屬疲勞等問題,目前只用在小型風電機上。。實際上,轉子葉片設計師通常將葉片最遠端的部分的橫切面設計得類似于正統飛機的機翼。但是葉片內端的厚輪廓,通常是專門為風電機設計的。為轉子葉片選擇輪廓涉及很多折衷的方面,諸如可靠的運轉與延時特性。葉片的輪廓設計,即使在表面有污垢時,葉片也可以運轉良好。
軸心:轉子軸心附著在風電機的低速軸上。
低速軸:風電機的低速軸將轉子軸心與變速齒輪箱連接在一起。在一般的風電機上,轉子轉速相當慢,大約為19至30轉每分鐘。軸中有用于液壓系統的導管,來激發空氣動力閘的運行。
齒輪箱:齒輪箱連接低速軸和高速軸的變速裝置,它可以將高速軸的轉速提高至低速軸的50倍。
風電機設計的常見問題
為什么轉子葉片呈螺旋狀?
大型風電機的轉子葉片通常呈螺旋狀。從轉子葉片看過去,并向葉片的根部移動,直至到轉子中心,你會發現風從很陡的角度進入(比地面的通常風向陡得多)。如果葉片從特別陡的角度受到撞擊,轉子葉片將停止運轉。因此,轉子葉片需要被設計成螺旋狀,以保證葉片后面的刀口,沿地面上的風向被推離。
為什么要使用齒輪箱?為什么我們不能通過主軸直接驅動發電機?
風電機轉子旋轉產生的能量,通過主軸、齒輪箱及高速軸傳送到發電機。使用齒輪箱,可以將風電機轉子上的較低轉速、較高轉矩,轉換為用于發電機上的較高轉速、較低轉矩(更低的轉矩,更高的速度)。風電機上的齒輪箱,通常在轉子及發電機轉速之間具有單一的齒輪比。對于600千瓦或750千瓦機器,齒輪比大約為1比50。
如果我們使用普通發電機,并使用兩個、四個或六個電極直接連接在50赫茲交流三相電網上,我們將不得不使用轉速為1000至3000轉每分鐘的風電機。對于43米轉子直徑的風電機,這意味著轉子末端的速度比聲速的兩倍還要高。另外一種可能性是建造一個帶許多電極的交流發電機。但如果你要將發電機直接連在電網上,你需要使用200個電極的發電機,來獲得30轉每分鐘的轉速。另外一個問題是,發電機轉子的質量需要與轉矩大小成比例。因此直接驅動的發電機會非常重。
偏航裝置系統是怎么運行的?
偏航裝置大體上可以分成三部分:
偏航誤差
當轉子不垂直于風向時,風電機存在偏航誤差。偏航誤差意味著,風中的能量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在轉子區域流動。如果只發生這種情況,偏航控制將是控制向風電機轉子電力輸入的極佳方式。但是,轉子靠近風源的部分受到的力比其它部分要大。一方面,這意味著轉子傾向于自動對著風偏轉,逆風或順風的汽輪機都存在這種情況。另一方面,這意味著葉片在轉子每一次轉動時,都會沿著受力方向前后彎曲。存在偏航誤差的風電機,與沿垂直于風向偏航的風電機相比,將承受更大的疲勞負載。
偏航機構
幾乎所有水平軸的風電機都會強迫偏航。即,使用一個帶有電動機及齒輪箱的機構來保持風電機對著風偏轉。750千瓦風電機上的偏航機構上可以看到環繞外沿的偏航軸承,及內部偏航馬達及偏航閘的輪子。幾乎所有逆風設備的制造商都喜歡在不需要的情況下,停止偏航機構。偏航機構由電子控制器來激發。
電纜扭曲計數器
電纜用來將電流從風電機運載到塔下。但是當風電機偶然沿一個方向偏轉太長時間時,電纜將越來越扭曲。因此風電機配備有電纜扭曲計數器,用于提醒操作員應該將電纜解開了。類似于所有風電機上的安全機構,系統具有冗余。風電機還會配備有拉動開關,在電纜扭曲太厲害時被激發。
設計具體步驟
一、氣動布局方案
包括對各類構形、型式和氣動布局方案的比較和選擇、模型吹風,性能及其他氣動特性的初步計算,確定整機和各部件(系統)主要參數,各部件相對位置等。最后,繪制整機三面圖,并提交有關的分析計算報告。
二 、整機總體布置方案
包括整機各部件、各系統、附件和設備等布置。此時要求考慮布置得合理、協調、緊湊,保證正常工作和便于維護等要求,并考慮有效合理的重心位置。最后繪制整機總體布置圖,并編寫有關報告和說明書。
二 整機總體布置方案
包括整機各部件、各系統、附件和設備等布置。此時要求考慮布置得合理、協調、緊湊,保證正常工作和便于維護等要求,并考慮有效合理的重心位置。最后繪制整機總體布置圖,并編寫有關報告和說明書。
四 、各部件和系統的方案
應包括對各部件和系統的要求、組成、原理分析、結構型式、參數及附件的選擇等工作。最后,應繪制有關部件的理論圖和有關系統的原理圖,并編寫有關的報告和技術說明。
五 、整機重量計算
包括整機總重量的確定、各部分重量的確定、重心和慣量計算等工作。最后應提交有關重量和重心等計算報告,并繪制重心定位圖。
六、配套附件
整機配套附件和備件等設備的選擇和確定,新材料和新工藝的選擇,對新研制的部件要確定技術要求和協作關系。最后提交協作及采購清單等有關文件。總體設計階段將解決全局性的重大問題,必須精心和慎重地進行,要盡可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經驗,以求總體設計階段中的重大決策建立在可靠的理論分析和試驗基礎上,避免以后出現不應有重大反復。階段的結果是應給出風力發電機組整機三面圖,整機總體布置圖,重心定位圖,整機重量和重心計算報告,性能計算報告,初步的外負載計算報告,整機結構承力初步分析報告,各部件和系統的初步技術要求,部件理論圖,系統原理圖,新工藝、新材料等協作要求和采購清單等,以及其他有關經濟性和使用性能等應有明確文件。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