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業掀起西進風 經濟動能來源將發生轉移
印刷電路板產業近年來受限于中國大陸廢水執照額度等問題,紛紛轉往其他地區發展,例如健鼎(3044)與聯茂(6213)選擇落腳湖北,華新集團則鎖定四川重慶作為下一階段的生產重心,而志超(8213)也西進四川,選定位于重慶與成都中間的遂陽。電子產業掀起西進風,拓樸產業研究所資深研究經理高小強認為,中西部地區將是中國大陸未來10年成長動能來源,發展潛力大,投資風險仍值得承受。
拓樸產業研究所資深研究經理高小強以「電子產業西進趨勢與優劣勢分析」為題發表演說。高小強說,電子生產向中西部轉移趨勢明顯,2010年代,中國大陸地區最熱的投資區域包括、成渝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已從過去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往內區地區移動。
以全球組裝代工大廠富士康為例,已經宣布將iPad生產基地從深圳轉移至太原,另外也已經在成都、武漢、重慶等地設廠。至于HP、廣達、英業達也相繼在重慶興建NB生產基地。另外,DELL則將在成都興建第二個營運中心,仁寶(2324)也將跟進。
從臺資印刷電路板廠來看,目前仍集中在華東、華南地區,不過隨著EMS廠陸續進駐西部,目前已經有部分業者開始移動腳步,健鼎、聯茂攜手前往湖北仙桃,華新集團的精成科、瀚宇博德(5469)則重金在重慶設廠,志超也已在四川遂陽圈地。另外,IC封測龍頭廠日月光(2311)也將投資重慶設立IC載板廠。
高小強指出,整體來看,包括西安、重慶、成都、武漢、合肥等均是電子產業西進的主要目標地區,這些地區各具特色,然而以西安的IT產業基礎在西部具比較優勢,包括IC產業、通信、軟件、GPS等皆有聚落集聚效應,以IC設計業為例,西安高新區就多達40多家IC設計業進駐,通信的部分則包括華為、中興、大唐電信、新郵通等。
至于成都以IC產業、光通訊具有較好的基礎,成都高新區約有50余家IC設計業,還有中芯晶圓代工廠,封測則有英特爾、中芯國際等;重慶則以NB相關產業發展潛力較大。
高小強補充,以上這些地方具有資源豐富、低生產要素成本的優勢,教育水平不輸東南沿海地區,產業發展空間,以及市場經濟發展潛力等相對較大,然而目前電子產業西進仍面臨極大的挑戰。
從劣勢來看,高小強表示,中西部地區目前貿易規模小、產業結構單一,且產業配套能力弱,各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較大,電子終端產品生產規模小等。他舉例道,目前只有少數省會城市加工貿易進出口超過10億美元,其余多在1億美元附近或低于1億美元。
此外,高小強說,城市和園區基礎設施跟不上,土地、物流、通關、資金等要素瓶頸牽制產業,服務業發展落后,影響西進的進度。另一方面,中西部缺乏統籌規劃,因此出現不同程度的重復建設或相互競爭等問題,導致資源浪費,將降低西進的效益。最嚴重的是,地方政府思維強調舊時代的官本位意識,而不是扮演服務角色,投資的政治環境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高小強說,雖然產業西進仍面臨以上挑戰,相對于轉機及「錢」景而言,但這個風險仍值得承受,順勢而為才是上策。他認為,未來下一個10年中西部地將成為大陸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其發展狀況是大陸擴大內需能否成功的關鍵,上海、深圳及浙江的今天,將是中西部地區的明天。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