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企業齊集,高壓變頻器行業戰國時代來臨
節能意識的淡薄和傳統工業設計留有大幅余量的思想造就了我國高壓變頻器可用數量的龐大,而近幾年國家對節能的重視正逐漸使這一潛在市場成為現實。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發展至今,我國高壓變頻器生產企業已躍升至30多家,利德華福等企業脫穎而出。在國內通用高壓變頻市場,國產產品已占有大概30%-40%的市場份額,這一數字在低功率(2000kW以下)的產品中更已高于50%。而國際上此類企業尚未超過10家,且大部分也已進入我國市場。
“現在市場處于騰飛期,但還沒到穩定成熟期,是考驗高壓變頻器生產廠家的時候了。再過二三年到了成熟期,能剩下來的就是骨干。”某業內人士表示。
群雄并起
相比國外市場,中國高壓變頻器產業起步較晚,2000年以前,可以說國外品牌幾乎獨霸國內市場,但近幾年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而值得一提的是,國內企業在高壓變頻器領域的突破和進步不僅源于生產企業的研發推廣努力,更源于用戶觀念的變化。從懷疑國內企業產品有質量問題,到現在對一些國內廠家的產品比較認可,口耳相傳中,用戶對國產高壓變頻器的擔心逐漸消除,也由此造就了不少行業神話。
2004年,利德華福的銷量超過了歷年的總和。利德華福近三年來,銷售業績持續大幅度增長,銷售數量平均年增長70%,銷售金額平均年增長率達79%,已連續三年取得國內市場高壓變頻器銷量第一。
在這一行業,擁有銷售業績對高壓變頻器生產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很多用戶都是通過生產企業的業績來判斷該企業生產產品的可靠性,而可靠性高是用戶決定購買的必須條件。目前,用戶對國內廠家的這種信任大多只限于低功率的產品,而在高于2000kW的領域還有待突破。所以,在低功率領域有所作為后,一些領先的廠家開始向更高功率進軍。
2005年,利德華福2500kW功率等級的產品已進入現場穩定運行階段。2006年上半年,其3400kW的產品和同步電機變頻調速系統均已成功投入運行。2006年年末,利德華福將準備制造功率為5000kW的樣機……國內這一行業的領先者們已經開始謀求高功率領域的突破了。
目前,在技術已經公開的前提下,高壓變頻器用戶的關注焦點已轉為價格、可靠性、服務質量等要素的綜合最優。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內企業價格較低、服務及時等優勢將更加明顯,前景可待。
亟待規范
逐漸開啟的市場給了國內企業創立發展的機會,但同時在大型跨國公司的眈眈虎目注視之下,一些問題也不能不引起相關方足夠的重視。
本文開頭提到的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數量的對比,在顯示出國內高壓變頻器生產企業發展迅猛的同時也表現出一種不正常。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在市場容量有限的情況下,如此多的廠家必然會造成負面效應,低價競爭就是其一。
“如果這么多廠家毫無組織、毫無目的,沒有相互協調性的大規模投入,就會造成價格跳水。而如果廠家不盈利,就保證不了后續服務和新產品的開發,最終受害的是消費者。”某業內人士表示。
而危害最大的并不是某些不合格企業的個例,而是因此造成的市場秩序的混亂,這種無序競爭、只注重價格而忽視產品質量和服務體系的建立,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與國外跨國集團相比,國內高壓變頻器生產企業本身就勢單力薄的情況下。
與國外企業不作為主業、且擁有不同系列、不同品種的高壓變頻器產品的情況不同,很多國內廠家基本上只生產一種設備,產品單一,且資金實力有限,孤注一擲使企業抗風險能力根本無法與國外企業相比。
而資金運轉不暢更是國內高壓變頻器生產企業頭疼的問題。由于業內普遍采用分期付款方式,造成企業大量資金占用,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一旦回款出現問題就會引起企業的資金鏈斷流,如果無法快速解決,企業就岌岌可危。而現在一些國內企業還存在先將設備免費給用戶使用、出效果再還款的做法,這無疑是鋌而走險。
后記
其實,國內高壓變頻器生產企業從最初打破國外壟斷走到今天這一步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此次采訪中,面對行業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眾多業內人士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對于低價競爭,有人建議,在招投標中設立一個最低價格,即成本價,低于這個價格的競標企業應該直接排除掉。還有人建議,成立高壓變頻器協會,以對行業內企業的發展進行規范和引導。
對于資金流問題,有業內人士呼吁,希望有更多有資金能力的企業進入節能服務市場,而也有人指出要真正成功實現,國內企業的誠信體系建設必須先行。
對于現在國內企業特別重視上馬高技術、走高端路線,也有人表達了自己的擔心:高壓變頻器的可靠性是最重要的,不要走進片面強調技術先進性的誤區,而忽視了日常的積累。
眾人拾柴火焰高,有了眾多有責任感的業內人士的關注,國內高壓變頻器產業健康發展、在戰國時代中與強敵抗爭贏得城池,希望仍在。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