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 、IPC與PC-Based PLC
隨著PC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IPC(工業控制計算機)以及基于IPC的應用技術同樣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同時,隨著Internet技術的應用和所有生產信息過程和控制信息過程的集成與發展,并可通過Internet/Intranet瀏覽生產過程信息流中的制造過程、操作和監控現場智能設備等,IPC越來越多地承擔著SCADA的人機交互控制任務和協同下級小型控制器或智能現場設備的控制任務。總體而言,IPC還是最適合應用于自動化控制平臺的。但作為傳統主流控制器的PLC,它擁有穩定性好、可*性高、邏輯順序控制能力強等優點,在自動化控制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但有一大遺憾:其封閉式架構、封閉式系統(研發必須具備自己或OEM的CPU、芯片組、BIOS、操作系統、梯形圖編程軟件)、較差的開放性勢必會造成其應用上的壁壘,也增加了用戶維修的難度和集成的成本。有人斷言,在不久的將來,基于PC的控制器將會逐步取代PLC而成為主流控制設備。為了改善這種局面,傳統PLC生產廠家正在逐步將PLC的功能PC化(如Siemens的WinAC)、而IPC廠家也逐步將IPC的邏輯控制功能PLC化,使PLC和IPC在功能和規格方面越來越接近,由此就出現了基于PLC和IPC技術的中間控制器:PC-Based PLC。
PC-Based PLC也稱嵌入式控制器,它不再像IPC那樣以機箱加主板為主體結構,再搭配諸如A/D、D/A、DI/DO等功能I/O板卡的組合產品,而是一個獨立的基于嵌入式PC技術的專用系統,適合應用于小型的SCADA系統。如泓格的I-8000系列, 其主機內部是40MHz主頻的80188 CPU,操作系統為兼容DOS的MiniOS7,其編程環境是基于PC的標準C語言程序,程序開發過程與PLC極其相似:首先在PC上編寫常駐任務程序,并將其編譯好后傳送到主機內的Flash上、再讓其脫機運行。另外為了使其具備PLC的優勢特性,PC-Based PLC也可使用梯形圖編程,如泓格的ISaGRAF(配合I-8417/8817主機),相對于PLC而言,PC-Based PLC的優勢在于擁有IPC強大的Computing、Data Processing和Communication功能,在軟件方面,PC-Based PLC支持IEC-61131-3(LD、SFC、FBD、IL、ST)的五種國際標準語言和軟邏輯。由于以上特點,PC-Based PLC將會更加開放和標準化,能適應更加復雜的控制和管控一體化信息的需求。
總的來說,IPC是開放式架構、開放式系統,PLC則是封閉式架構、封閉式系統,而PC-Based PLC介于二者之間,是開放式架構、封閉式系統。嚴格地說,IPC一般承擔著管理控制任務和協同下級小型控制器或智能現場設備的控制任務,而PLC一般用作現地控制器。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