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我國智能建筑產業的發展(I)
(一)智能建筑事業取得新進展
自我國智能建筑事業又發生了一些積極變化,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作為這樣一個新興的產業來說,發展是比較快的。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智能建筑應用范圍不斷擴大
前幾年,建筑智能化主要集中在少數新建的高級飯店、賓館、商貿、金融(銀行、證券、期貨、保險)等辦公大廈,現在新上的大中型公共建筑項目多數都有不同程度的智能化的需求,應用范圍已經擴大到了機場候機樓、車站樓、辦公樓、博物館、圖書館、醫院、院校、商場、娛樂場所以及住宅小區,而且住宅小區及其物業管理的發展更是相當迅速。其他水利、電力、郵電工程樞紐等也提出了建筑智能化的需求。這說明隨著我國經濟與技術實力的增強,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對建筑智能化、信息化需求不斷增長。
根據初步調查,國內已建成的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功能的建筑已經超過千座,用于建筑智能化的投資比重在逐年增加,最初大約占建筑總投資約
5%左右,現在大約占建筑總投資的15%左右;國內智能建筑總投資每年超過百億元。
二、智能建筑市場的管理有所加強
智能建筑市場的快速成長,已開始引起政府主管部門的重視。建設部作為建設行業的主管部門為了規范市場行為和確保工程質量,97年頒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管理暫行規定》;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組織修訂并頒布了《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和《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發展較快的省市也相繼制定了地方性的智能建筑市場管理規范和智能建筑的設計及安裝驗收標準等,建設部正在著手制定行業標準,為推動智能建筑市場向健康有序方向發展發揮了作用。
三、智能建筑學術研討、技術交流和教育培訓相當活躍。
為促進智能建筑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各地一些相關行業的學會、協會相繼成立智能建筑方面的研究會或專業委員會;智能建筑技術方面的研討會、專題講座、培訓班及展覽會等學術和技術活動與產品推廣等十分活躍;相關院校開辦了智能建筑方面專科生、本科生教育,今年建設部智能建筑開發推廣中心與北京工業大學開辦了智能建筑碩士研究生班;一些科研院所還組織有關專家編輯出版了智能建筑方面的專著、教材等,所有這些活動對提高和普及智能建筑技術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四、智能建筑專業技術隊伍迅速成長
近幾年,由于國內智能建筑市場逐步形成和進一步發展,引起廣泛的尤其是相關行業的關注和重視,如電子、郵電、機械、廣電、公安和建筑等產業部門以及一些大的高科技公司(集團)等紛紛集聚力量進入這個市場。一些相關專業如計算機、消防、保安、工控、空調等方面的專業技術隊伍也在逐步擴大業務范圍,向系統集成公司方向發展。到目前為止,國內從事智能建筑設計、安裝、維護的相關企業近千家,有的水平已相當之高;國外的系統集成商和產品供應商也有幾百家,可見隊伍發展速度是相當快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專業技術隊伍迅速擴大無疑是好事,但是使其技術和素質不斷提高,則是更重要的課題。
五、國產化步伐有所加快
近幾年,國內相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生產企業研究開發和生產了我國自己的智能建筑產品,同時,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與產品的能力不斷增強,在產品國產化方面做出許多工作,陸續推出了新的智能建筑技術與產品。采用LonWorks技術二次開發的樓宇智能化系統與產品已顯示了它的優越性;其它還有消防系統、保安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三表計費系統和線纜、設備等產品的國產化,在填補市場空白、降低工程造價、提高市場占有率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績。
我們在看到這些積極變化與進展的同時,還必須有一個清醒認識,一方面這是從縱向自我對比的狀況,而橫向的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還很大;另一方面,智能建筑產業尚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健康有序發展任務還相當艱巨與繁重。
(二)智能建筑技術發展若干趨勢
總體上,智能建筑發展的主導方向必須放眼21世紀信息時代的發展,必須放眼智能建筑對未來知識經濟的綜合服務功能。從把握未來出發,應用認真考慮下列幾個問題。
一、關于智能建筑的系統集成
一般認為,所謂系統集成是指為實現某種目標而使某一組子系統或全部子系統有機結合,生成一種能夠涵蓋信息的收集與綜合、信息的分析與處理、信息的交換與共享的能力,而不是多種多樣子系統的產品設備的簡單堆集,仍單獨發揮其子系統功能的系統。
因此,智能建筑的系統集成的最終目標就是將建筑物中諸如樓宇自控、綜合布線、計算機等多種語音、數據與圖象、消防保安、電視等相關網絡所有分離的設備及其功能信息有機的結合成為實現通訊自動化、辦公自動化、樓宇自動化,并能實現信息綜合管理的一個相互關聯、統一協調的整體,完成并將所有的軟、硬件、軟優化組合成為一個滿足用戶功能需要的完整的體系,朝著高速度、簡化結點、高集成度、提高性能價格比方向發展。
理論與實踐均表明成功的系統集成是必要的,是有優越性的。它可以通過最優化的綜合統籌設計,避免重復設置,降低整體工程造價;系統集成適合工程總承包,有利于保證施工質量和進度,降低工程管理費用;有利于系統一次開通;便于設計、安裝、維修和管理;有利于提高物業管理水平和綜合效益。因此可以肯定系統集成是符合技術發展方向。
但是、智能建筑既然是系統工程,則其必然關心各個模塊、接口和各系統之間的標準化問題。到目前為止,國內在BAS&127;等各個系統中使用的產品之間還沒有統一的信息互聯標準和接口標準。各個廠商都執行各自的產品標準,因而選用什么品牌的產品,就必須采用與它相應的標準或規程轉換來進行系統集成。因此,各廠家對自己產品通訊協議對外不公開,當前的問題之一是品牌決定系統,系統優化余地很小。
在智能建筑三個系統(BAS、CAS、CNS)的集成上,只停留在了解3S&127;本身的技術和產品上,對于智能建筑是未來“信息高速公路”網的節點的重要性認識不清,又不了解我國公共網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規劃,所以對智能建筑集成系統接入技術知之甚少,智能建筑如何成為“信息高速公路”網點,在系統集成時多數設計者沒有考慮。這就使智能建筑提供良好的信息共享和服務受到很大的限制。這也是系統集中遇到的一個問題。
綜上所述,鑒于系統集成的優勢和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并存,我們應該針對我國實際情況,不搞一刀切,根據當地情況、工程投資、規模、實際需求和技術可行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論證,審慎考慮系統集成層次。目前,系統集成存在兩種傾向,一是“炒的過熱”,認為凡是智能建筑必然進行一體化(最高層次)集成。不考慮實際需要,片面追求一體化系統集成將造成的浪費。另一種傾向是“系統集成沒有必要”。主要是業主對其意義認識不足,另外則是承包商沒有能力承擔,便宣傳“系統集成”是假的,是一種宣傳等等。總之,既不要一哄而上,也要防止全盤否定。我們要根據項目功能和管理的需求及資金投入等情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經過充分論證決定是否進行系統集成及其深度和類型。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