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智能化交通信息管理的三臺化建設
曾有專家預言:21世紀,世界將進入信息化、物流化時代,道路交通事業日益發達、科技信息日新月異。如何把有限的IT資源最有效的作用于核心業務發展,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最終用戶滿意度,如何最快地獲取專業的支持能力,實現對系統的完善管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如何跟上IT技術的發展,更好地管理IT運營成本,及時更新相關技術,以提高競爭力,將會是任何一個單位面臨的突出問題。對此,我們有著清醒地認識,并在邊摸索邊實踐中,本著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益”的工作思路,就如何科學合理地配置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進行了大膽的嘗試,現已基本形成了三臺化公安交管智能信息管理框架。
一、實施前段控制模式,搭建齊抓共管的平臺
信息技術決不是現代高科技送給我們的免費午餐,要將信息技術轉化為戰斗力,需要我們做大量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信息的采集、錄入、更新就是一項比開發建設更重要、更艱巨、更煩雜的工作,是公安交管智能信息化的關鍵一環。這是因為即使再先進的智能信息系統,若沒有了豐富鮮活的數據充實,“智”能也會變成“癡”能、“滯”能。對此,我們有必要采取相應舉措,有效解決好在日常數據錄入維護中存在的“瓶頸”問題。
1、分兵把手,對口管理。公安交通管理作為一個繁雜的系統工程,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涉及到社會內外部的方方面面。這些在當今信息爆炸性增長的時代里,僅僅依靠某個信息員來做好全面的數據收集、匯總和錄入,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為便于各種業務數據得到及時準確的錄入,便于為下一步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我們按照不同數據的搜集錄入要求,與崗位職責掛鉤,逐一建立對應關系,并積極組織其參加有關技能培訓,適時開展包括后備力量在內的專業技能經驗交流和專題研討座談活動,來拓寬信息采集的渠道,敞開信息收集通路的“瓶頸”。
2、享用信息,激發熱情。“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眾所周知。然而,面對大量枯燥乏味的數字、文字和圖片等數據,要每日及時做好分類匯總和搜集錄入工作,對于一個常人來講實在是一種折磨,讓人難以忍受。但是,信息采集者、錄入者的數據采集質量有直接影響著該系統的性能。因此,為不斷激發民警保質保量做好信息錄入的工作熱情,我們先是積極給各科隊專兼職法制員申請全國機動車及駕駛員信息查詢權限,提供百城聯網人口信息及天津綜合信息查詢權限,后又以天津公安信息網和支隊無線通訊網絡為載體,以實現網上快速查詢、信息資源高度共享、快速傳遞為宗旨,為路面民警開通了機動車和駕駛員信息查詢專線,在極大方便基層業務工作,使其從中受益的同時,促使廣大民警進一步認知做好信息錄入工作、維護數據準確完備的重要意義,從而不斷增強收集數據信息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
3、重用人才,以點帶面。當今世界,瞬息萬變,誰掌握信息和情報,誰就把握先機,掌握主動權。然而,公安智能信息化建設和公安工作要想持續發展,最關鍵最緊迫的課題就是警務人才管理問題。沒有相應的警務人才就沒有掌握和運用科技力量的主體,信息就無法得到應用,信息化成果就無法發揮應有作用。為此,我們在充實、培養信息化專門警務人才上,本著“大膽用才、崗位育才、環境引才、重金獎才”的工作思路,一是不斷挖掘現有警力資源,盤活存量,把各單位一些用非所學的“科班”和自學成才的計算機網絡人才利用起來,調整到相應崗位,解決急需;二是注重對在崗民警的培訓和知識更新,鼓勵他們進修深造提高,學信息科技、用信息技術,把用信息技術的技能培訓作為信息化建設的先導性、全局性、基礎性工作來抓;三是進一步優化警務人才政策,著力于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建立起一套靈活高效的人才激勵機制,努力為那些學有專長的人才提供陣地、舞臺和施展才華的機會,營造出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局面。
二、實施全程監管模式,提供展現亮點的舞臺
“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已是被無數實踐證明了的經典理論,這理論同樣適用于公安智能信息化建設。從宏觀來看,公安智能信息化管理的內涵十分豐富,如信息化機構的設置,信息化政策的制定,信息化體制的改革,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計劃,信息化項目實施、成果管理和推廣以及信息化經費、人才、設備、情報等管理活動和過程。從具體來說,信息化管理就是運用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基本職能,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基本要素,以期達到預期目標的活動。就當前而言,要著重抓好三項工作:一是以建立現代警務機制為契機,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的工作機制。有了合理、有效、符合實際的信息化工作機制,必將使公安的信息化建設更為有序、規范,有利于公安科技對現代警務機制的支撐和保障作用的發揮;二是以“信息通信運行管理質量年”活動為載體,努力提高公安信息通信運行維護管理的整體水平。隨著有關系統和設備程序的維護規范,信息通信運行維護管理長效機制的逐步健全,必將為公安日常工作和重大保衛工作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的信息通信保障打下扎實的基礎;三是以“大練兵”活動為動力,不斷強化信息化的群體性應用優勢。伴隨在職民警計算機應用制度的形成,計算機應用專業技能的不斷提高,加之由領導帶頭學,帶頭用,網上交流、網上辦公,用無聲的“命令”推動應用群體的形成,必將為打造節約型警務,實現日常行政管理“無紙化”辦公模式,公安信息的全方位動態化管理創造有利條件。
三、實施數據共享模式,推向與時俱進的前臺
公安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應是解放警力,提高工作工作效率和戰斗力,追求的是信息化帶來的效益。推進公安智能信息化建設決不能采取“大躍進”式的粗放型方式,必須“心熱、頭冷”,著眼于各類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立足于各項公安業務工作的高效開展,特別是在經濟發展落后、財政比較緊張的條件下,更要立足現有條件,集中財力辦大事,以公安工作應用注重實際效果為核心,以應用促發展,以應用促建設,以應用促提高,增強公安工作中的科技含量,提高工作效率。多年來,我們各級公安機關領導已形成了全方位發展公安科技工作,將科技應用于公安交通管理和肇逃偵破中,維護社會穩定的共識。期間,我們打破了“部門局限”,拿出近千萬元發展公安科技事業,實現了集群化計算機網絡作業,數據整合及信息網絡的更新換代,將本單位擁有的12處電子視頻監控系統與公安漢沽分局治安防控“技防網”合并,使得一系列公安業務信息都可實現網上傳輸、交換、查詢和共享;我們打通了“地理限制”,借助重金租用的多路單模光纖,按照“金盾工程”數據、語音、視頻三網融合的要求,建起了網絡監控中心、啟動了籌建集指揮、培訓、服務為一體的交警支隊指揮中心方案,并將信息應用延伸至基層大隊及一線崗位,為消除“信息孤島”提供了條件,為公安指揮調度快速反應提供了支撐;我們打消了“崗位制約”,充分利用局信息網動態信息數據庫,以作者署名的形式,向全國、全市民警公示我支隊各崗位的調研成果和工作進程,弘揚正氣,展現民警良好精神風貌,激活數據鮮活度,為做好經驗交流搭建了良好的信息交換平臺。
總之,公安智能信息化是信息技術在公安各項業務工作中的推廣與應用過程,是公安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它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要我們掌握信息化的規律特點,把握好其關鍵環節,根據不同時期公安信息化的實際,明確工作方向,突出工作重點,公安智能信息化必能大踏步前進,為公安各項工作盡快實現第三次飛躍提供更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一、實施前段控制模式,搭建齊抓共管的平臺
信息技術決不是現代高科技送給我們的免費午餐,要將信息技術轉化為戰斗力,需要我們做大量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信息的采集、錄入、更新就是一項比開發建設更重要、更艱巨、更煩雜的工作,是公安交管智能信息化的關鍵一環。這是因為即使再先進的智能信息系統,若沒有了豐富鮮活的數據充實,“智”能也會變成“癡”能、“滯”能。對此,我們有必要采取相應舉措,有效解決好在日常數據錄入維護中存在的“瓶頸”問題。
1、分兵把手,對口管理。公安交通管理作為一個繁雜的系統工程,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涉及到社會內外部的方方面面。這些在當今信息爆炸性增長的時代里,僅僅依靠某個信息員來做好全面的數據收集、匯總和錄入,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為便于各種業務數據得到及時準確的錄入,便于為下一步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我們按照不同數據的搜集錄入要求,與崗位職責掛鉤,逐一建立對應關系,并積極組織其參加有關技能培訓,適時開展包括后備力量在內的專業技能經驗交流和專題研討座談活動,來拓寬信息采集的渠道,敞開信息收集通路的“瓶頸”。
2、享用信息,激發熱情。“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眾所周知。然而,面對大量枯燥乏味的數字、文字和圖片等數據,要每日及時做好分類匯總和搜集錄入工作,對于一個常人來講實在是一種折磨,讓人難以忍受。但是,信息采集者、錄入者的數據采集質量有直接影響著該系統的性能。因此,為不斷激發民警保質保量做好信息錄入的工作熱情,我們先是積極給各科隊專兼職法制員申請全國機動車及駕駛員信息查詢權限,提供百城聯網人口信息及天津綜合信息查詢權限,后又以天津公安信息網和支隊無線通訊網絡為載體,以實現網上快速查詢、信息資源高度共享、快速傳遞為宗旨,為路面民警開通了機動車和駕駛員信息查詢專線,在極大方便基層業務工作,使其從中受益的同時,促使廣大民警進一步認知做好信息錄入工作、維護數據準確完備的重要意義,從而不斷增強收集數據信息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
3、重用人才,以點帶面。當今世界,瞬息萬變,誰掌握信息和情報,誰就把握先機,掌握主動權。然而,公安智能信息化建設和公安工作要想持續發展,最關鍵最緊迫的課題就是警務人才管理問題。沒有相應的警務人才就沒有掌握和運用科技力量的主體,信息就無法得到應用,信息化成果就無法發揮應有作用。為此,我們在充實、培養信息化專門警務人才上,本著“大膽用才、崗位育才、環境引才、重金獎才”的工作思路,一是不斷挖掘現有警力資源,盤活存量,把各單位一些用非所學的“科班”和自學成才的計算機網絡人才利用起來,調整到相應崗位,解決急需;二是注重對在崗民警的培訓和知識更新,鼓勵他們進修深造提高,學信息科技、用信息技術,把用信息技術的技能培訓作為信息化建設的先導性、全局性、基礎性工作來抓;三是進一步優化警務人才政策,著力于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建立起一套靈活高效的人才激勵機制,努力為那些學有專長的人才提供陣地、舞臺和施展才華的機會,營造出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局面。
二、實施全程監管模式,提供展現亮點的舞臺
“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已是被無數實踐證明了的經典理論,這理論同樣適用于公安智能信息化建設。從宏觀來看,公安智能信息化管理的內涵十分豐富,如信息化機構的設置,信息化政策的制定,信息化體制的改革,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計劃,信息化項目實施、成果管理和推廣以及信息化經費、人才、設備、情報等管理活動和過程。從具體來說,信息化管理就是運用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基本職能,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基本要素,以期達到預期目標的活動。就當前而言,要著重抓好三項工作:一是以建立現代警務機制為契機,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的工作機制。有了合理、有效、符合實際的信息化工作機制,必將使公安的信息化建設更為有序、規范,有利于公安科技對現代警務機制的支撐和保障作用的發揮;二是以“信息通信運行管理質量年”活動為載體,努力提高公安信息通信運行維護管理的整體水平。隨著有關系統和設備程序的維護規范,信息通信運行維護管理長效機制的逐步健全,必將為公安日常工作和重大保衛工作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的信息通信保障打下扎實的基礎;三是以“大練兵”活動為動力,不斷強化信息化的群體性應用優勢。伴隨在職民警計算機應用制度的形成,計算機應用專業技能的不斷提高,加之由領導帶頭學,帶頭用,網上交流、網上辦公,用無聲的“命令”推動應用群體的形成,必將為打造節約型警務,實現日常行政管理“無紙化”辦公模式,公安信息的全方位動態化管理創造有利條件。
三、實施數據共享模式,推向與時俱進的前臺
公安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應是解放警力,提高工作工作效率和戰斗力,追求的是信息化帶來的效益。推進公安智能信息化建設決不能采取“大躍進”式的粗放型方式,必須“心熱、頭冷”,著眼于各類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立足于各項公安業務工作的高效開展,特別是在經濟發展落后、財政比較緊張的條件下,更要立足現有條件,集中財力辦大事,以公安工作應用注重實際效果為核心,以應用促發展,以應用促建設,以應用促提高,增強公安工作中的科技含量,提高工作效率。多年來,我們各級公安機關領導已形成了全方位發展公安科技工作,將科技應用于公安交通管理和肇逃偵破中,維護社會穩定的共識。期間,我們打破了“部門局限”,拿出近千萬元發展公安科技事業,實現了集群化計算機網絡作業,數據整合及信息網絡的更新換代,將本單位擁有的12處電子視頻監控系統與公安漢沽分局治安防控“技防網”合并,使得一系列公安業務信息都可實現網上傳輸、交換、查詢和共享;我們打通了“地理限制”,借助重金租用的多路單模光纖,按照“金盾工程”數據、語音、視頻三網融合的要求,建起了網絡監控中心、啟動了籌建集指揮、培訓、服務為一體的交警支隊指揮中心方案,并將信息應用延伸至基層大隊及一線崗位,為消除“信息孤島”提供了條件,為公安指揮調度快速反應提供了支撐;我們打消了“崗位制約”,充分利用局信息網動態信息數據庫,以作者署名的形式,向全國、全市民警公示我支隊各崗位的調研成果和工作進程,弘揚正氣,展現民警良好精神風貌,激活數據鮮活度,為做好經驗交流搭建了良好的信息交換平臺。
總之,公安智能信息化是信息技術在公安各項業務工作中的推廣與應用過程,是公安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它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要我們掌握信息化的規律特點,把握好其關鍵環節,根據不同時期公安信息化的實際,明確工作方向,突出工作重點,公安智能信息化必能大踏步前進,為公安各項工作盡快實現第三次飛躍提供更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下一篇:油氣流量測量儀表在線實流檢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