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nCAT 能夠幫您攻克生產過程中的“瓶頸”難題
目前,建筑行業對精密預制混凝土構件的需求日益增強。Katzenberger 公司在奧地利的 Gerasdorf 工廠每年能夠生產約600,000 平方米的混凝土板和 270,000 平方米的雙層壁。現在,對 Katzenberger 公司來說,所需的鋼絲網產量已經完全能滿足產量 – 無需實行四班制。設備現代化改造和 TwinCAT 軟件全面應用大大提升了性能。
預制混凝土構件最初是用來建造地基的,與此同時,它逐漸成為建造公寓、住宅和辦公大樓的重要材料。“雙層壁是一種半預制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在施工現場用混凝土密封。雙層壁構件由兩個鋼筋混凝土制成的墻壁外殼組成,它們通過格構梁相互連接,款式可以向我們任意訂購。”Katzenberger Beton- und Fertigteilwerke GmbH 鄰近維也納的 Gerasdorf 工廠經理 Christoph Mostler 解釋道。雙層壁的設計方法多種多樣:通過尺寸、針對窗或門或為規劃的電氣插座建造框架。根據特殊的靜力要求,所提供的鋼筋種類也各不相同,因此,每根鋼筋的布置必須與指定的生產設備相匹配。
成功合作
Filzmoser Maschinenbau 公司位于上奧地利,是全球公認的焊接鋼筋構件加工系統專業公司。Franz Filzmoser sen. 早在 20 世紀 60 年代初就已經憑借其第一臺格構梁焊接機一躍成為建筑業的領軍企業。現在,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提供高技術含量的混凝土機器和系統以及預制構件設備。Katzenberger 和 Filzmoser 公司 20 多年來一直保持著成功的合作關系。
2006 年,Katzenberger 公司決定采用最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對 Gerasdorf 的現有鋼筋加工設備進行現代化改造,這一舉措也進一步加強了他們之間的合作關系鋼筋件的生產已全面實現自動化。“ 預制鋼筋混凝土構件的基本原料是鋼絲圈,每卷約 2.5 噸重,使用開卷機將鋼絲(直徑為6-16 mm)從鋼絲圈展開。使用轉子校直機和切割機將展開的鋼絲校直,然后分別切割長度。通過縱向與橫向移動裝置,將鋼絲移動至正確位置,然后在現場進行焊接。緊接著,準備好格構梁 - 一種用于穩定雙層壁所必需的鋼筋支架 - 并用切割機加以切割,然后與鋼筋模塊焊接在一起。”Christoph Mostler 在描述整個加工過程時如此解釋道。
“初始階段,我們的工廠使用的是 OS/9 操作系統,然后才是OS/2 操作系統。在這些技術的發展停步不前之后,我們開始使用 Windows 系統。我們想要的是將所有功能集成到一臺設備中,而不是一臺用于可視化、配有較高級計算機的 PLC,這也是我們為什么選擇 Beckhoff 的關鍵因素。” Filzmoser 控制技術(ControlTechnology)公司總裁 Bernhard Schwarzer 回憶道。Schwarzer 是Beckhoff 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的公司也是奧地利最早使用“德國威爾產”產品的用戶之一。“Beckhoff 控制系統非常靈活,比我們自己開發速度更快。”他贊許道。他對 TwinCAT 的許多功能印象尤為深刻,包括:能夠處理大量數據、能夠輕松與更高級計算機(Windows 操作系統)相連以及借助遠程維護進行簡便的故障檢測和排除。
Katzenberger 制造商能夠清楚知道客戶所需,即,隨時能夠在一臺機器里處理批量任務。CAD 程序中有詳細的指令,它們被傳輸到主控計算機上。此主控計算機將數據傳輸到機器上,在該機器上對這些數據進行分類和轉換,最后,鋼絲逐根被產出,直到所需的鋼絲網成型。“這在工廠中也是一個巨大的物流任務。當然,在操作上必須可靠、靈活且無瑕疵,以確保品質。交貨延遲會給我們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有時,我們在周五才剛接到某個鋼筋件的最終方案,而緊接著的周一施工現場就需要用到這些鋼筋件了。”Christoph Mostler 在談及生產條件時如此解釋道。操作可靠性才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對現有的具有 10 年歷史的鋼筋加工設備進行現代化改造。“替換零件和舊操作系統的支持已不再可靠。此外,盡管采取了四班制(即 24 小時不間斷),我們的產量已經達到頂點。”Mostler 透露道,也因此決定與Filzmoser 公司合作,一起進行改革。除了控制系統之外,還更換了工廠里的兩臺老舊設備 – 進料臺和鋼繩卷盤盒。
Gerasdorf,現在已有兩臺 Beckhoff 工業 PC,包括用于實現四臺PLC 功能的 TwinCAT NC PTP 以及兩臺用于讓整個工廠實現可視化的控制面板。“一臺 PC 控制鋼絲的校直和切割以及焊接設備,并負責兩臺機器的可視化和數據準備工作。另一臺 PC 則負責切割格構梁,將它們焊接到鋼絲網上,以及將它們傳輸到正常的生產循環中– 該 PC 還負責這些設備的可視化和數據準備。兩臺 PC 間的通訊通過以太網實現,因此,在各個 I/O 與設備控制系統之間使用 Lightbus系統。”Bernhard Schwarzer 解釋道。時間間隔取決于特定的指令。與焊接控制系統進行串行通訊,用于控制 20 根 NC 軸的控制裝置基于 2 ms 的任務,而 I/O 控制則基于 10 ms 的任務。
在更換新的控制系統時,數據準備工作又是一個挑戰。“整個工廠有約 70 米長。在工廠前端生產鋼絲網,在工廠后端切割格構梁。然后,在工廠中間部分將這兩個產品組合在一起。”Bernhard Schwarzer 透露道,在編程方面,Filzmoser 團隊也遇到了一些令人頭疼的問題。但對新系統的適應卻全無障礙:控制面板上的按鍵數被精簡,將一些功能鍵放置在觸摸屏上,并在軟件中表現出來。此外,可以從兩點查看整個工廠。“過去,我們的員工必須走一段很長的路才能看到整個鋼絲網的生產情況。現在,他們只需從兩個中間點就可以進行查看了。因為,雖然工廠的控制系統被兩臺 PC 分開,但整個工廠還是可以通過兩個控制面板進行查看和操縱。”Christoph Mostler解釋道。
自經過現代化改造后的鋼筋工廠進入試運轉階段后,令 Katzenberg的工廠經理感到特別高興的是:工廠生產能力和遠程維護能力的提升。“過去,工廠經常會遇到技術瓶頸問題,阻礙了整個上游和下游生產過程。現在,我們能夠以三班制的工作模式完成以前四班制才能達到的產量。”遠程維護的選擇也帶來了更多豐厚收益:“現在,我們不再需要 Filzmoser 的技術人員來現場解決任何技術問題;他可以在線監控和解決幾乎所有問題。”
預制混凝土構件最初是用來建造地基的,與此同時,它逐漸成為建造公寓、住宅和辦公大樓的重要材料。“雙層壁是一種半預制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在施工現場用混凝土密封。雙層壁構件由兩個鋼筋混凝土制成的墻壁外殼組成,它們通過格構梁相互連接,款式可以向我們任意訂購。”Katzenberger Beton- und Fertigteilwerke GmbH 鄰近維也納的 Gerasdorf 工廠經理 Christoph Mostler 解釋道。雙層壁的設計方法多種多樣:通過尺寸、針對窗或門或為規劃的電氣插座建造框架。根據特殊的靜力要求,所提供的鋼筋種類也各不相同,因此,每根鋼筋的布置必須與指定的生產設備相匹配。
成功合作
Filzmoser Maschinenbau 公司位于上奧地利,是全球公認的焊接鋼筋構件加工系統專業公司。Franz Filzmoser sen. 早在 20 世紀 60 年代初就已經憑借其第一臺格構梁焊接機一躍成為建筑業的領軍企業。現在,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提供高技術含量的混凝土機器和系統以及預制構件設備。Katzenberger 和 Filzmoser 公司 20 多年來一直保持著成功的合作關系。
2006 年,Katzenberger 公司決定采用最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對 Gerasdorf 的現有鋼筋加工設備進行現代化改造,這一舉措也進一步加強了他們之間的合作關系鋼筋件的生產已全面實現自動化。“ 預制鋼筋混凝土構件的基本原料是鋼絲圈,每卷約 2.5 噸重,使用開卷機將鋼絲(直徑為6-16 mm)從鋼絲圈展開。使用轉子校直機和切割機將展開的鋼絲校直,然后分別切割長度。通過縱向與橫向移動裝置,將鋼絲移動至正確位置,然后在現場進行焊接。緊接著,準備好格構梁 - 一種用于穩定雙層壁所必需的鋼筋支架 - 并用切割機加以切割,然后與鋼筋模塊焊接在一起。”Christoph Mostler 在描述整個加工過程時如此解釋道。
“初始階段,我們的工廠使用的是 OS/9 操作系統,然后才是OS/2 操作系統。在這些技術的發展停步不前之后,我們開始使用 Windows 系統。我們想要的是將所有功能集成到一臺設備中,而不是一臺用于可視化、配有較高級計算機的 PLC,這也是我們為什么選擇 Beckhoff 的關鍵因素。” Filzmoser 控制技術(ControlTechnology)公司總裁 Bernhard Schwarzer 回憶道。Schwarzer 是Beckhoff 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的公司也是奧地利最早使用“德國威爾產”產品的用戶之一。“Beckhoff 控制系統非常靈活,比我們自己開發速度更快。”他贊許道。他對 TwinCAT 的許多功能印象尤為深刻,包括:能夠處理大量數據、能夠輕松與更高級計算機(Windows 操作系統)相連以及借助遠程維護進行簡便的故障檢測和排除。
Katzenberger 制造商能夠清楚知道客戶所需,即,隨時能夠在一臺機器里處理批量任務。CAD 程序中有詳細的指令,它們被傳輸到主控計算機上。此主控計算機將數據傳輸到機器上,在該機器上對這些數據進行分類和轉換,最后,鋼絲逐根被產出,直到所需的鋼絲網成型。“這在工廠中也是一個巨大的物流任務。當然,在操作上必須可靠、靈活且無瑕疵,以確保品質。交貨延遲會給我們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有時,我們在周五才剛接到某個鋼筋件的最終方案,而緊接著的周一施工現場就需要用到這些鋼筋件了。”Christoph Mostler 在談及生產條件時如此解釋道。操作可靠性才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對現有的具有 10 年歷史的鋼筋加工設備進行現代化改造。“替換零件和舊操作系統的支持已不再可靠。此外,盡管采取了四班制(即 24 小時不間斷),我們的產量已經達到頂點。”Mostler 透露道,也因此決定與Filzmoser 公司合作,一起進行改革。除了控制系統之外,還更換了工廠里的兩臺老舊設備 – 進料臺和鋼繩卷盤盒。
Gerasdorf,現在已有兩臺 Beckhoff 工業 PC,包括用于實現四臺PLC 功能的 TwinCAT NC PTP 以及兩臺用于讓整個工廠實現可視化的控制面板。“一臺 PC 控制鋼絲的校直和切割以及焊接設備,并負責兩臺機器的可視化和數據準備工作。另一臺 PC 則負責切割格構梁,將它們焊接到鋼絲網上,以及將它們傳輸到正常的生產循環中– 該 PC 還負責這些設備的可視化和數據準備。兩臺 PC 間的通訊通過以太網實現,因此,在各個 I/O 與設備控制系統之間使用 Lightbus系統。”Bernhard Schwarzer 解釋道。時間間隔取決于特定的指令。與焊接控制系統進行串行通訊,用于控制 20 根 NC 軸的控制裝置基于 2 ms 的任務,而 I/O 控制則基于 10 ms 的任務。
在更換新的控制系統時,數據準備工作又是一個挑戰。“整個工廠有約 70 米長。在工廠前端生產鋼絲網,在工廠后端切割格構梁。然后,在工廠中間部分將這兩個產品組合在一起。”Bernhard Schwarzer 透露道,在編程方面,Filzmoser 團隊也遇到了一些令人頭疼的問題。但對新系統的適應卻全無障礙:控制面板上的按鍵數被精簡,將一些功能鍵放置在觸摸屏上,并在軟件中表現出來。此外,可以從兩點查看整個工廠。“過去,我們的員工必須走一段很長的路才能看到整個鋼絲網的生產情況。現在,他們只需從兩個中間點就可以進行查看了。因為,雖然工廠的控制系統被兩臺 PC 分開,但整個工廠還是可以通過兩個控制面板進行查看和操縱。”Christoph Mostler解釋道。
自經過現代化改造后的鋼筋工廠進入試運轉階段后,令 Katzenberg的工廠經理感到特別高興的是:工廠生產能力和遠程維護能力的提升。“過去,工廠經常會遇到技術瓶頸問題,阻礙了整個上游和下游生產過程。現在,我們能夠以三班制的工作模式完成以前四班制才能達到的產量。”遠程維護的選擇也帶來了更多豐厚收益:“現在,我們不再需要 Filzmoser 的技術人員來現場解決任何技術問題;他可以在線監控和解決幾乎所有問題。”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