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頻道

      淺談無線傳感器網絡

      要做到目視千里,耳聽八方是人類長久的夢想,現代衛星技術的出現雖然使人們離這目標又進了一步,但衛星高高在上,洞察全局在行,明察細微就不管用 了。這個時候,本文的主角—無線傳感器網絡就排上用場了。將大量的傳感器節點遍撒指定區域,數據通過無線電波傳回監控中心,監控區域內的所有信息就會盡收 觀察者的眼中了。
      軍用轉民用的典范

      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構想最初是由美國軍方提出的,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所計劃署(DARPA)于1978年開始資助卡耐基-梅隆大學進行分布式傳感器網 絡的研究,這被看成是無線傳感器網絡的雛形。從那以后,類似的項目在全美高校間廣泛展開,著名的有UC Berkeley的Smart Dust項目,UCLA的WINS項目,以及多所機構聯合攻關的SensIT計劃,等等。在這些項目取得進展的同時,其應用也從軍用轉向民用。在森林火 災、洪水監測之類的環境應用中,在人體生理數據監測、藥品管理之類的醫療應用中,在家庭環境的智能化應用以及商務應用中都已出現了它的身影。目下,無線傳 感器網絡的商業化應用也已逐步興起。美國Crossbow公司就利用Smart Dust項目的成果開發出了名 為Mote的智能傳感器節點,還有用于研究機構二次開發的MoteWorkTM開發平臺。這些產品都很受使用者的歡迎。

      組成和特點

      無線傳感器網絡可以看成是由數據獲取網絡、數據分布網絡和控制管理中心三部分組成的。其主要組成部分是集成有傳感器、數據處理單元和通信模塊的節點,各節點通過協議自組成一個分布式網絡,再將采集來的數據通過優化后經無線電波傳輸給信息處理中心。

      因為節點的數量巨大,而且還處在隨時變化的環境中,這就使它有著不同于普通傳感器網絡的獨特“個性”。首先是無中心和自組網特性。在無線傳感器網絡 中,所有節點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沒有預先指定的中心,各節點通過分布式算法來相互協調,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節點就能自動組織起一個測量網絡。而正因為沒 有中心,網絡便不會因為單個節點的脫離而受到損害。

      其次是網絡拓撲的動態變化性。網絡中的節點是處于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它的狀態也在相應地發生變化,加之無線通信信道的不穩定性,網絡拓撲因此也在不斷地調整變化,而這種變化方式是無人能準確預測出來的。

      第三是傳輸能力的有限性。無線傳感器網絡通過無線電波進行數據傳輸,雖然省去了布線的煩惱,但是相對于有線網絡,低帶寬則成為它的天生缺陷。同時,信號之間還存在相互干擾,信號自身也在不斷地衰減,諸如此類。不過因為單個節點傳輸的數據量并不算大,這個缺點還是能忍受的。

      第四是能量的限制。為了測量真實世界的具體值,各個節點會密集地分布于待測區域內,人工補充能量的方法已經不再適用。每個節點都要儲備可供長期使用的能量,或者自己從外汲取能量(太陽能)。

      第五是安全性的問題。無線信道、有限的能量,分布式控制都使得無線傳感器網絡更容易受到攻擊。被動竊聽、主動入侵、拒絕服務則是這些攻擊的常見方式。因此,安全性在網絡的設計中至關重要。

      下面,我們將會從幾個方面來具體地介紹無線傳感器網絡。

      ● 物理層技術

      無線傳感器網絡是一個開放系統互聯,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規定,為數據流傳輸所需的物理連接的建立、維護和釋放提供的機械的、電氣的、功 能和規程性的模塊就叫做物理層。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物理層需要承擔為數據終端提供數據傳輸通路、傳輸數據和完成管理工作的職責。具體到無線傳感器網絡就 是介質的選擇、頻段的選擇、調制技術以及擴頻技術。因為是無線網絡,傳輸介質自然要選電磁波了。不過,源信號要依靠電磁波傳輸必需要通過調制技術變成高頻 信號,當抵達接受端時,又通過解調技術還原成原始信號。目前采用的調制方法分為模擬調制和數字調制兩種。它們的區別就在于調制信號所用的基帶信號的模式不 同而已(一為數字,一為模擬)。

      信號僅經過調制是不行的,還需要進行擴頻。擴頻,顧名思義,就是將待傳輸數據進行頻譜擴展的技術。它的好處是:增強了抗干擾能力,可進行多地址通信,保密性提高。常見的擴頻技術包括直接序列擴頻、跳頻、跳時以及線性調頻。

      在物理層面上,無線傳感器網絡遵從的主要是IEEE 802.15.4標準。依照此標準,物理層主要進行如下工作:激活和去活無線收發器,檢測當前信道的能量,發送指示,信道頻率的選擇,數據發送與接收。

      IEEE 802.15.4標準規劃了幾個工作頻段。其中,2.4GHz頻段的物理層可提供250Kb/s的數據傳輸率,適用于高吞吐量、低延時或低作業周期的場 合;工作在869/915MHz頻段的物理層則能提供20Kb/s的數據傳輸率,適用于低速率、高靈敏度和大覆蓋面積的場合。

      依據IEEE 802.15.4標準的協議被稱為Zigbe e,其傳輸帶寬雖然沒有Wi-Fi和Blue Tooth大,但是能耗較低,非常適合無線傳感器網絡。

      ● MAC層協議

      信號的傳輸要靠信道,因此信道也就成為了一種寶貴的資源。怎樣合理有效的分配信道,就是數據鏈路層中的MAC子層要解決的問題了。

      無線傳感器網絡經常使用的有三種MAC協議:傳感器協議(S-MAC),分布式能量意識協議(DE-MAC)和協調設備協議。S-MAC協議通過調 配節點的休眠方式來有效地分配信道;DE-MAC則采用周期性監聽和休眠機制,避免空閑監聽和串音,其目的是減少能耗和增加網絡的生存周期;MD協議則能 為大規模、低占空比運行的節點提供了不需要高精度時鐘的可靠通信。

      總體來說,無線傳感器網絡的MAC協議在分配信道的同時還要保證系統的能耗最低。

      ● 路由

      在具備底層傳輸協議的保障后,信息怎樣快速地從源傳輸到目的地就是由路由協議來解決了。簡單來說,路由要實現兩個基本功能:確定最佳路徑和通過網絡傳輸信息。數據傳輸的途徑存于路由表,由路由算法初始化并負責維護。

      無線傳感器網絡與普通的網絡不同,它有自己的特點:比如能量受限,通信方式以數 據為中心,相鄰節點的數據有著相似性,拓撲結構也在不斷的變化等。與此對應,常規網絡的路由并不一定能適應無線傳感器網絡。

      下面來介紹幾種常見的路由協議:

      1 、泛洪式路由。這是一種非常傳統的路由協議。泛洪式路由不進行維護網絡拓撲和相關路由計算,只負責以廣播形式轉發數據包,因此效率并不高。

      2、 SPIN。SPIN是一組基于協商并且具有能量自適應功能的協議。節點之間通過協商來確定是否有發送信號的必要,并實時監控網絡中的能量負載來改變工作模式。以上兩種協議都是平面路由協議,依照這種協議,節點并不進行分區歸類。

      3、 LEACH。LEACH是一種分層網絡協議,它以循環的方式隨機選擇簇首節點,將全網絡的能量負載平均分配到每個傳感器節點,從而達到降低網絡能源消耗的 目的。這里要解釋一下簇,簇是分層路由協議的概念,根據分層路由協議,網絡被劃分成不同簇,每一個簇由一個簇首和簇成員組成,多個簇首形成高級的網絡,簇 首節點不僅負責其轄下簇內信息的收集和融合處理,還負責簇之間數據的轉發。

      4 、PEGASIS。PEGASIS可謂LEACH的升級版本。按照其規定,只有最為鄰近的節點才相互通信,節點與匯聚點輪流通信,當所有的節點都與匯聚點通信后,節點再進行新一回合的輪流通信。

      ● 能量管理

      能耗是無線傳感器網絡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因為節點長期處于無人值守的狀況下,有效的能耗策略必不可少。

      目前最常使用的策略是休眠機制,即在節點空閑時,使其處于休眠狀態,此時其能耗降到最低。但是休眠的節點在轉回正常狀態的時候,往往會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尋找合理的狀態轉換策略是確保休眠機制成功的關鍵。

      數據融合是另一項節能技術。多個鄰近節點經常會采集同樣的信息,發送這些冗余信息就給系統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因此,通過本地計算和篩選,確保發送出最有效的信息就是數據融合的任務。

      其他能量管理策略還有沖突避免和糾錯以及多跳短距離通信,這里不再一一敘述。

      ● 軟件的支持

      無線傳感器網絡也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操作系統—TinyOS。這個系統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操作系統,它更像一個編程構架,在此構架下,搭配一組必要的組件,就能方便地編譯出面向特定應用的操作系統。

      TinyOS由眾多組件組成,包括了主組件、應用組件、執行組件、傳感組件、通信組件和硬件抽象組件。每一個組件在其內部都封裝了命令處理程序和事件處理程序,它們通過接口聲明所調用的命令和將要觸發的事件。調度器則負責根據任務的輕重緩急來安排系統的工作。

      Crossbow公司生產的MICA傳感器平臺上就使用了TinyOS系統。實踐證明,其基本應用只占用很少的系統資源,能圓滿的完成數據采集、處理和通信組網以及數據傳輸等任務。

      商業化的應用

      商業化的無線傳感器產品中最常見的就是智能節點。前文也曾提到,UC Berkeley是無線傳感器研究開展較早的美國高校。基于他們研發成果的無線傳感器器件被稱為Mote,這也是目前最為通用的一種無線傳感器網絡產品, 是由Crossbow公司生產的。最基本的Mote組件是MICA系列處理器/無線模塊,完全符合IEEE 802.15.4標準。最新型的MICA2可以工作在868/916、433和315MHz三個頻帶,數據速率為40Kb/s,通信范圍可達1000英 尺。其配備了128KB的編程用閃存和512KB的測量用閃存,4KB的EEPROM,串行通信接口為UART模式。

      相對于終端節點,商用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并不算多。Crossbow的MEP系列就是其 中之一。這是一種小型的終端用戶網絡,主要用來進行環境參數 的檢測。該系統包括了2個MEP410環境傳感器節點,4個MEP510濕度/溫度傳感器節點,1個MBR410串行網關和MoteView 顯示和分析軟件。整個系統采用了TrueMeshTM拓撲結構,非常便于用戶安裝和使用。類似的產品還有Microstrain公司的X-Link 測量系統等。

      從應用的情況來看,北美的狀況最好,在樓宇自動化、環境監控等方面,無線傳感器網絡已經開始大展拳腳。但對于中國來說,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產品應 用最多的場合一般是科研機關和大學,多為研究之用。不過,根據相關公司的預測,離無線傳感器網絡市場起飛的時間也不會太遠了。只要這個新技術被社會普遍接 受,市場就會以驚人的速度來擴張。

      后記

      本文介紹的都是一些常見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概念。實際上,要想論述這個新興技術的全貌,不用一本專著的篇幅是不夠的。這個融合了通信、網絡、微電子等眾多學科精華的新技術有著無限的潛能,要想真正開發它,恐怕就要依靠廣大的應用開發人員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了。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 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虚拟VR|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吞精|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91|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版 |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骚片AV蜜桃精品一区|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 国产精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国内国外日产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高清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夜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一区|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