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第二屆中國鋼鐵產業鏈新裝備新技術展洽會在河北邯鄲開幕。美的工業技術旗下合康新能以冶金行業為藍圖,現場展示了變頻節能改造、電能質量管理、智能微電網等一系列解決方案。
2011-2012年是中國光伏產業的震蕩期,也是分水嶺。在此之前,整個行業既展示了激進的一面,也頗具野蠻生長的特性,一些企業在全球開山辟路,隨之又跌入深谷,并由此進入一個極具疼痛感的
順應新能源發展趨勢,不斷精進技術,推出新產品,天合從未停止過儲能領域的探索步伐,不斷追求產品突破性創新是天合儲能于市場中無往不利的關鍵。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4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預估批發銷量約為80萬臺。其中,比亞迪以31.2048萬輛的批發銷量穩居行業第一,占全國預估銷量的40%。
5月6日,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張英表示,當前人工智能正進入集中爆發期。去年11月,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發布了推動大模型創新發展“11條舉措”,從算力、語料、模型、測試等方面,作了全面布局。
AI掀起的巨浪正在席卷著全球科技界,AI似乎即將甚至已經顛覆著很多產業。但是,在比較長的時間里,它在自動化圈小伙伴眼里,都是充滿質疑的-畢竟,AI展示的力量都在商業應用的世界里,在制造現場它似乎還并未表現的如它在商業世界那樣的恐怖力量。
當地時間5月6日,美國商務部發布通知稱,將提拔約2.85億美元(約20.55億元人民幣),建立一個專門的研究機構。該機構專注于“數字孿生”(digital twin)技術研發、驗證和使用,服務于半導體制造、先進封裝、裝配和測試過程
智能化的設備需要強大的硬件作為基礎,算法等技術與高性能處理、控制、傳感芯片的相互融合,讓掃地機器人系統開始擁有了出色的實時感知能力,智能的任務處理能力以及高效的運動控制能力,掃地機器人在這些加持下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
近年來,三星電子持續加大采購力度,以確保更多EUV光刻設備的供應。其目標是,在2024年上半年進入3nm世代的第二代工藝,2025年進入2nm工藝,最終于2027年實現1.4nm工藝的突破。
在機器視覺核心零部件中,工業相機因技術壁壘堅固、技術迭代快速、市場需求旺盛,成為各大視覺廠商競相追逐的戰略要地。據Yresearch團隊統計,2023年全球工業相機市場規模達到120億,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躍升至2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國產工業相機的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已逾70%,且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
開源人工智能使開發人員能夠訪問和構建彼此的工作成果,從而實現該領域的合作、透明度和創新。這加速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提高了可訪問性,并使人工智能能力民主化。
據了解,寧夏騰格里沙戈荒能源大基地暨“寧湘直流”配套電源基地是我國首個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雙批復”的沙戈荒能源大基地,也是全國最大“沙戈荒”能源大基地。
西部數據:2024財年第三財季營收34.57億美元,同比增長23%。在Non-GAAP會計準則下,西部數據凈利潤為2.10億美元,上年同期凈虧損為4.35億美元,成功扭虧為盈。
在中國,所有智能駕駛系統都必須獲得測繪資質,才能在公共道路上運行。外國公司需要與獲得許可證的國內公司合作。而百度就是獲得測繪資質的十幾家公司之一。
近日,據南京大學官方消息,南京大學成功研發出大尺寸碳化硅激光切片設備與技術,標志著我國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加工設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技術不僅解決了傳統切割技術中的高材料損耗問題,還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對推動碳化硅器件制造技術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下,陜西省工業自動化應用聯盟再度發力,成功搭建合作橋梁,助力陜西機械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有限公司與西安瑞恒測控設備有限公司強強聯合,于近日正式簽訂了陜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咨詢合同。這一合作不僅標志著雙方將在高端裝備制造與工業自動化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更預示著陜西省在培育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中小企業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飛速發展下,人形機器人正逐漸從科幻小說走向現實生活。2024年4月27日,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布了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形機器人——“天工”。這款全尺寸人形機器人以其純電力驅動和擬人奔跑的能力,在全球科技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
光伏行業里可以經常聽到一句話:“降本增效是行業發展的永恒主題”,而降本增效的核心是技術創新。縱觀光伏發展歷史,從最早光生伏特效應的發現,到1954年首個光伏電池的誕生,再到21世紀以來光伏產品全面商業化,并在近年來實現“平價上網”,成為新能源主力軍;技術創新、產品迭代一直是推動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長期驅動力。
當前,全球綠色低碳發展任務迫切且艱巨,實現2030年減排目標仍存在巨大綠色產能缺口,需要世界各國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分工協作,共同努力,中國新能源產業將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