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項目仍需國會批準 英特爾要在中國建芯片廠
據美國彭博新聞社18日報道,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爾已經獲得中國政府的批準,要在中國建立該公司在亞洲地區的第一家芯片制造廠。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認為,這意味著英特爾公司將大舉擴張它在高速發展的中國IT市場中的業務,也標志著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半導體工業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此之前,還沒有一家市場占有率如此龐大的世界領先級芯片制造商把中國作為生產基地。
看重中國龐大市場
據彭博社報道,這家芯片制造廠將設在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盡管英特爾拒絕透露投資金額,但業內人士估計,建立這樣一個工廠大約要耗資30億—35億美元。電信分析師郭飛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英特爾此舉主要是因為看重中國的市場能力。目前中國的芯片技術與世界還有很大一段差距,特別是在加工工藝方面落后于發達國家。由于芯片產業投入巨大,回報周期又很長,我國目前還沒有出現一個實力強大的公司來開展前期投入工作,而英特爾顯然希望借助這次部署在中國市場占得先機。
到目前為止,全球70%的個人電腦所使用的芯片都是由英特爾生產的。該公司在北京和上海都開設了工廠,但僅限于組裝和測試。由于中國已成為該公司繼美國本土之后的第二大市場,公司于今年1月把中國從亞洲國家和地區中分離出來,成立了專門的區域性銷售機構。
美國對芯片技術管制嚴格
消息傳出,美國媒體無不敏感地聯想到“技術外泄”和“中國的知識產權”問題。在世界領先的加工工藝是美國保持芯片價格優勢的一張王牌,而且對軍事和國防意義重大,所以美國對有關技術出口轉讓的管制一向非常嚴格。
如今,在獲得中國政府的首肯后,英特爾還必須得到美國國會的批準。根據美國、日本等國參加的《瓦圣納協議》,美國政府一直對輸往中國的半導體設備和技術采取嚴格的管制。所以英特爾要想在中國建制造廠,就需要對美國政府進行一番游說,敦促官方放松對中國高技術出口進行限制的有關規定。據透露,英特爾這次在亞洲選擇生產基地,除中國以外還考慮了印度等其他國家。有關方面可能將于春節前后正式公布這一消息。
《金融時報》對此發表評論認為,考慮到華盛頓方面有一些政治家把中國看作未來美國在經濟和軍事領域的頭號對手,英特爾要在中國建立制造廠的舉動很可能會加深美國對向中國進行技術輸出的擔憂。這無疑會給被美國右翼極端勢力和部分媒體反復熱炒的“中國威脅論”火上澆油。
稱中國挑戰美科技霸主地位
去年12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一份報告中稱,中國2005年的研發投入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研發投入國。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預計今年全年投入將達1360億美元,7年后會超過美國。然而,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卻顯示,2005年中國研發投入總額為2450億元人民幣,僅占GDP的1.34%,低于世界平均的1.6%和發達國家2%以上的水平。
盡管雙方在統計數字上有很大的出入,美國前參議員歐內斯特·霍林斯和商業信息公司總裁查爾斯·麥克米林仍然在16日發表的文章中警告美國政府,作為美國最為重大的國家經濟和安全利益之一的科技優勢“目前正面臨嚴重而迫在眉睫的威脅”。他們還表示,“由于中國擁有更多的人口數量和更低的生產成本,美國保持其較高生活水平和軍事安全的唯一辦法,就是把一些最先進的技術留在國內。”他們還特別提到,“如果不是波音飛機和英特爾微處理器,美國喪失科技領先優勢的問題會更加明顯。”
中國科學技術促進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趙剛表示,近年來,隨著中國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積極建設“創新型”國家,美歐等發達國家對我國科技發展的關注度明顯上升。這其中既有客觀描述,也有歪曲我國科技發展戰略意圖、渲染“中國科技挑戰與威脅”的成分。實際上,無論是從技術對外依存度、國際專利獲得比例,還是科技進步對經濟的貢獻率等方面來看,中國的科技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比較落后,而外國媒體片面的夸大很可能會給我國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因此盡管中國的科技實力在不斷提升,國人還應以冷靜、客觀的態度來看待我國科技的進步。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