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飲水安全,“錢”途未卜
據水利部統計顯示,全國目前有3.23億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占農村人口34%。按地區統計,其中,西部地區人口為1.25億人,中部地區為1.38億人,東部地區為6985萬人。農村飲水工程已迫在眉睫。
農村飲用水工程能否建成,關鍵是一個“錢”字。“十一五”期間,中央投資將達到320億元,投資強度將是“十五”期間的3倍。計劃解決全國1.6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最近由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社科院共同推出的《2007-2008農村經濟綠皮書》報告中指出,2008年,中央將投資64億元用于解決320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各省也紛紛制定的投資計劃,安徽省于今年4月下發了《2008年全省農村飲水安全項目投資計劃的通知》,計劃共安排投資103479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28235萬元(占27.29%),省級投資36214萬元(占35%),地方配套投資39030萬元(占37.72%),解決265.3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四川省下發了《2008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表》,指出2008年95408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63364萬元(占66.41%),地方配套投資32044萬元(占33.59%),解決235萬人飲水問題。其中氟超標26.42萬人,砷超標1.37萬人,苦咸水70.54萬人,血吸蟲病疫區20.16萬人,缺水等116.51萬人。投資項目包括打井、引水、泵站揚水、集中供水工程、管網工程等。
而光靠中央的投資是遠遠不夠的,《縣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規劃指南》中明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資,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眾共同負擔。
實際上,資金問題一直是各地家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瓶頸”,怎樣才能更好地解決資金問題?各地均在探索多元化的籌資模式。
河南省鄭州市投資4000萬元解決10萬人飲水安全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好的典型,2008年,鄭州市安排解決的農村飲水安全人口規模達到10萬人,涉及全市11個縣(市)、區。這10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所需建設資金為4000萬元,其中鄭州市財政投入2900萬元,人均290元;縣(市)、區配套220萬元,人均22元;受益群眾自籌880萬元,人均88元(含群眾自籌和投勞折資)。
湖南省芷江縣為破解農村飲水安全難題,整合中央、省、市、鎮辦及社會資金共計900多萬元,投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為解決資金難的問題,縣長辦公會還專題研究改水資金籌資、融資辦法,廣辟資金渠道。在縣、鄉兩級增加投入的同時,廣泛吸納民間資本。在這種情況下,使105個村的13.5萬農民飲用上了潔凈衛生的自來水,解決了三分之一農民飲水安全問題。
安徽省定遠縣通過招商引資建農村自來水廠,該縣現有83萬農村人口,其中28萬多人飲水困難或飲水不安全。為解決這一問題,該縣結合國家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規劃,制定了“工程實施方案”,計劃投資1.2億元、用3年時間,在全縣所有22個鄉鎮興建15個農村自來水項目工程,管網覆蓋253個行政村所有新規劃的新農村集中居民點。為解決資金不足問題,該縣將國家、省、市、縣四級政府投資款作為股份,與外來資本組建股份公司;投資者所屬產權,可被繼承、拍賣、轉讓。縣里還通過將相關供水范圍的特許經營權授予投資者,并采取“建管合一”等辦法,調動了外來資本參與農村自來水廠建設的積極性。
資金不足是農村各項公共事業發展的瓶頸之一,農村飲用水工程更是需要資金的支持。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資金來源的主渠道還是政府的大量投入。而作為安全飲用水的受益主體,農民、村集體經濟組織、企業也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光靠這些還是不夠的,各地還要廣開籌資渠道,走多元化籌資道路,在國家補助、地方配套、群眾自籌的原則下,再配以社會融資的方式,盡早實現讓百姓喝上潔凈的水,喝上放心的水。
農村飲用水工程能否建成,關鍵是一個“錢”字。“十一五”期間,中央投資將達到320億元,投資強度將是“十五”期間的3倍。計劃解決全國1.6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最近由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社科院共同推出的《2007-2008農村經濟綠皮書》報告中指出,2008年,中央將投資64億元用于解決320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各省也紛紛制定的投資計劃,安徽省于今年4月下發了《2008年全省農村飲水安全項目投資計劃的通知》,計劃共安排投資103479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28235萬元(占27.29%),省級投資36214萬元(占35%),地方配套投資39030萬元(占37.72%),解決265.3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四川省下發了《2008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表》,指出2008年95408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63364萬元(占66.41%),地方配套投資32044萬元(占33.59%),解決235萬人飲水問題。其中氟超標26.42萬人,砷超標1.37萬人,苦咸水70.54萬人,血吸蟲病疫區20.16萬人,缺水等116.51萬人。投資項目包括打井、引水、泵站揚水、集中供水工程、管網工程等。
而光靠中央的投資是遠遠不夠的,《縣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規劃指南》中明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資,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眾共同負擔。
實際上,資金問題一直是各地家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瓶頸”,怎樣才能更好地解決資金問題?各地均在探索多元化的籌資模式。
河南省鄭州市投資4000萬元解決10萬人飲水安全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好的典型,2008年,鄭州市安排解決的農村飲水安全人口規模達到10萬人,涉及全市11個縣(市)、區。這10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所需建設資金為4000萬元,其中鄭州市財政投入2900萬元,人均290元;縣(市)、區配套220萬元,人均22元;受益群眾自籌880萬元,人均88元(含群眾自籌和投勞折資)。
湖南省芷江縣為破解農村飲水安全難題,整合中央、省、市、鎮辦及社會資金共計900多萬元,投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為解決資金難的問題,縣長辦公會還專題研究改水資金籌資、融資辦法,廣辟資金渠道。在縣、鄉兩級增加投入的同時,廣泛吸納民間資本。在這種情況下,使105個村的13.5萬農民飲用上了潔凈衛生的自來水,解決了三分之一農民飲水安全問題。
安徽省定遠縣通過招商引資建農村自來水廠,該縣現有83萬農村人口,其中28萬多人飲水困難或飲水不安全。為解決這一問題,該縣結合國家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規劃,制定了“工程實施方案”,計劃投資1.2億元、用3年時間,在全縣所有22個鄉鎮興建15個農村自來水項目工程,管網覆蓋253個行政村所有新規劃的新農村集中居民點。為解決資金不足問題,該縣將國家、省、市、縣四級政府投資款作為股份,與外來資本組建股份公司;投資者所屬產權,可被繼承、拍賣、轉讓。縣里還通過將相關供水范圍的特許經營權授予投資者,并采取“建管合一”等辦法,調動了外來資本參與農村自來水廠建設的積極性。
資金不足是農村各項公共事業發展的瓶頸之一,農村飲用水工程更是需要資金的支持。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資金來源的主渠道還是政府的大量投入。而作為安全飲用水的受益主體,農民、村集體經濟組織、企業也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光靠這些還是不夠的,各地還要廣開籌資渠道,走多元化籌資道路,在國家補助、地方配套、群眾自籌的原則下,再配以社會融資的方式,盡早實現讓百姓喝上潔凈的水,喝上放心的水。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