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投資25億元3000噸多晶硅項目落戶牡丹江
一項總投資為25億元的3000噸多晶硅項目,今天(12月29日)在牡丹江市正式簽約,這是牡丹江市近年來少有的投資額度大、科技含量高、產業牽動力強的工業新項目,它標志著滬牡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預計該項目全部投產達效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4億元,利稅6億元。
早在2005年,牡丹江市就本著“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主動對接大上海,尋求發展新機遇。對此上海方面給予了積極回應,先后有35個政府及企業考察團到牡市考察和洽談合作,隨著雙方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形成了政府全力推動、企業快速跟進的良好態勢。兩年來,滬牡合作累計簽約合作項目達到30個,總投資56.8億元,到位資金6.7億元,已有10個項目正式落戶我市并開工建設,總投資17.5億元,完成投資4億元。這些項目的建設,無疑對正在迅速恢復的牡丹江工業注入了新的動力,也將成為牡丹江市工業經濟加快擴張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本次簽約的3000噸多晶硅項目,不僅對牡丹江市工業經濟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還將促進該市循環經濟和工業產業集群化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多晶硅被喻為“微電子大廈的基石”,它是跨化工、冶金、機械、電子等多學科、多領域的高新技術產品,是半導體、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太陽能產業的重要基礎原材料,是硅產品產業鏈中極為重要的中間產品,它的發展與應用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國防實力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國內生產多晶硅產品的廠家為數很少,遠遠無法滿足國內IC產業和太陽能電池產業的高速發展。隨著我國集成電路、硅片生產和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多晶硅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需求呈梯級快速增長態勢,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因此說如今誰掌握了多晶硅及微電子技術,誰就掌握了世界。
牡丹江,是國內所有提出建設多晶硅項目中基礎配套條件最好的地方:首先是工業硅儲量大、品位高,電力供應充裕,完全可以滿足企業生產需要;多晶硅生產所需的工業硅、氯氣、氫氣、氮氣等主要原材料,牡丹江市不僅齊全,而且項目選址距離原材料供應企業僅200米左右,可按最短的路線和最經濟的方式供應,年可降低20%左右的生產運行成本,并可大大降低項目投資;其次,多晶硅項目本身就是一個循環經濟項目,牡丹江現有順達電石年產1.2萬噸工業硅為其提供原料,東北高新化工16萬噸燒堿項目可以保證其對氯氣、氫氣、氮氣等原料的需求,而多晶硅項目生產出的主要產品之一的碳黑,正是生產輪胎的主要原料,這又為樺林佳通原材料的供應提供了保障;再有該項目選址就在我省唯一的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內,這也為牡丹江市充分利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循環經濟政策,爭取國家扶持創造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此信息未經證實,僅供參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