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納米光電子器件研制有突破
上海交通大學微納科學技術研究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亞非和他的學生陳長鑫博士等人研發出一種新型的碳納米管太陽能光伏電池,研究論文被影響因子為6.4的著名刊物Small作為封面論文發表。
這種納米太陽能光伏電池把半導體性單壁碳納米管作為一種光敏量子線材料,跨接于兩個分別具有高、低功函數的非對稱金屬電極上,在碳納米管中形成單向內建電場以分離管內產生的光生電子和空穴,將太陽光能轉換成電能。雖然器件結構簡單,但其制作工藝中要求碳納米管與金屬電極間形成良好的肖特基勢壘接觸,這項工藝的實現有賴于一種新發明的超聲納米焊接技術(Nanotechnology)。
這一納米太陽能光伏電池器件初期實驗獲得的光電轉換效率已達12.6%,其理論光電轉換效率可高達60%左右,大大高于傳統的單晶硅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理論光電轉換效率(約33%)。這種基于量子線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研究成功,為高性能光電子器件的發展提供一條新的途徑,在光伏電池、光電探測器、電光發射源和光電子電路器件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和應用前景。
這種納米太陽能光伏電池把半導體性單壁碳納米管作為一種光敏量子線材料,跨接于兩個分別具有高、低功函數的非對稱金屬電極上,在碳納米管中形成單向內建電場以分離管內產生的光生電子和空穴,將太陽光能轉換成電能。雖然器件結構簡單,但其制作工藝中要求碳納米管與金屬電極間形成良好的肖特基勢壘接觸,這項工藝的實現有賴于一種新發明的超聲納米焊接技術(Nanotechnology)。
這一納米太陽能光伏電池器件初期實驗獲得的光電轉換效率已達12.6%,其理論光電轉換效率可高達60%左右,大大高于傳統的單晶硅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理論光電轉換效率(約33%)。這種基于量子線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研究成功,為高性能光電子器件的發展提供一條新的途徑,在光伏電池、光電探測器、電光發射源和光電子電路器件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和應用前景。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下一篇:我國亟須建立綠色包裝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