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采取多項措施促進垃圾發電產業發展
近日,曾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的福建晉江垃圾發電廠宣布,將再次投資4億元進行電廠二期擴建。與此同時,福建福清垃圾發電廠宣布向外招標,福州東南片區垃圾發電廠正在進行選址。福建的垃圾處理正由填埋向焚燒發電轉變,各種產業政策強力跟進,全省垃圾發電產業正迅速發展。
長期以來,福建全省的垃圾處理基本以填埋為主,不僅大量占用土地,還帶來了環境的二次污染。為解決這一難題,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福建開始謀劃發展垃圾發電產業。在啟動之初,導入了市場化、產業化運作機制,采取了民間資本投入和產業化管理,政府則在立項、招標等階段全程介入,給予了更多的政策扶持和技術支撐,使全省垃圾發電廠建設得到快速推進,并形成良性循環,展現出良好發展前景。
從實踐看,垃圾發電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十分明顯。福建的第一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在晉江。作為全球出名的鞋城,晉江年產各類鞋7億多雙,隨之產生了大量制鞋垃圾。晉江垃圾發電廠建成后,不僅使當地制鞋垃圾得以消化,連一部分城市生活垃圾也送進了發電廠。
據統計,自投產以來,晉江垃圾發電廠每年可消化垃圾70多萬噸,每年可輸出1.6億千瓦時電能。焚燒后的殘渣被送去當作制磚原料,同時該廠每年還向當地上繳數百萬元的稅收。福州市紅廟嶺垃圾發電廠,每天要“吃”掉福州市三分之二的城市垃圾,每年可送出1.4億千瓦時的電能。該廠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1噸的生活垃圾可變為280千瓦時電,1噸工業垃圾可變成380千瓦時電,供3口之家用1個月。
據福建省環保局進行的分解測試表明,一般城市垃圾中可燃物占55%,若每人每年產生垃圾450公斤,一個30萬人口的地區,即可建設一座垃圾發電廠。為此,福建省已制定了全省垃圾發電發展規劃,計劃3年內在全省9個地市再建設20個垃圾發電廠。據了解,目前,福建省已建成福州紅廟嶺、廈門后坑、石獅和晉江等4個垃圾發電廠,南安、莆田等6個垃圾發電廠正在建設之中,還有漳洲、三明等14個發電項目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環評等前期工作。
根據發展規劃和推進程度,至2010年,福建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覆蓋城鎮人口將超過1000萬,垃圾焚燒處理的比重將達到發達國家平均70%的水平。
長期以來,福建全省的垃圾處理基本以填埋為主,不僅大量占用土地,還帶來了環境的二次污染。為解決這一難題,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福建開始謀劃發展垃圾發電產業。在啟動之初,導入了市場化、產業化運作機制,采取了民間資本投入和產業化管理,政府則在立項、招標等階段全程介入,給予了更多的政策扶持和技術支撐,使全省垃圾發電廠建設得到快速推進,并形成良性循環,展現出良好發展前景。
從實踐看,垃圾發電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十分明顯。福建的第一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在晉江。作為全球出名的鞋城,晉江年產各類鞋7億多雙,隨之產生了大量制鞋垃圾。晉江垃圾發電廠建成后,不僅使當地制鞋垃圾得以消化,連一部分城市生活垃圾也送進了發電廠。
據統計,自投產以來,晉江垃圾發電廠每年可消化垃圾70多萬噸,每年可輸出1.6億千瓦時電能。焚燒后的殘渣被送去當作制磚原料,同時該廠每年還向當地上繳數百萬元的稅收。福州市紅廟嶺垃圾發電廠,每天要“吃”掉福州市三分之二的城市垃圾,每年可送出1.4億千瓦時的電能。該廠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1噸的生活垃圾可變為280千瓦時電,1噸工業垃圾可變成380千瓦時電,供3口之家用1個月。
據福建省環保局進行的分解測試表明,一般城市垃圾中可燃物占55%,若每人每年產生垃圾450公斤,一個30萬人口的地區,即可建設一座垃圾發電廠。為此,福建省已制定了全省垃圾發電發展規劃,計劃3年內在全省9個地市再建設20個垃圾發電廠。據了解,目前,福建省已建成福州紅廟嶺、廈門后坑、石獅和晉江等4個垃圾發電廠,南安、莆田等6個垃圾發電廠正在建設之中,還有漳洲、三明等14個發電項目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環評等前期工作。
根據發展規劃和推進程度,至2010年,福建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覆蓋城鎮人口將超過1000萬,垃圾焚燒處理的比重將達到發達國家平均70%的水平。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線狀物體張力在線檢測用的力傳感器
下一篇:數字化包裝機械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