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省市開展287個智能電網試點建設 多行業獲益
智能電網發展已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能源資源不平衡分布、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環保問題已引起全球關注的背景下,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承載著降低能耗、科學發展和有效利用能源、推動新興產業技術進步的使命。2010~2012年,發展智能電網已連續三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戰略選擇。
來自國家電網公司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26個省市開展了29類共287個智能電網試點項目建設,已建成投產25類試點項目中的238項。這些項目,包括發電、輸配電、用電等各個環節。以上海為例,目前,已全面推進堅強智能電網的10多項試點工程建設,包括電力光纖到戶試點工程、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智能用電樓宇試點、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以及智能電能表推廣等。而江蘇、浙江、山東、重慶等省市也都在加快智能電網建設布局。
5383億千瓦時 清潔能源年消納增量明顯
智能電網建設,所承載的重要作用之一是清潔能源與分布式電源的消納。
4月3日,位于河北張家口張北縣的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連續安全運行100天,累計發電超億千瓦時。這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系統、智能輸電于一體的新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工程。該工程的順利運行標志我國智能電網在大規模新能源接入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據介紹,該工程一期建設風電10萬千瓦、光伏發電4萬千瓦,儲能電池2萬千瓦,配套建設風光儲輸聯合控制中心及一座220千伏智能變電站。該工程運用了風電、光伏以及儲能系統的多種發電組合模式,并采用了清潔能源接入電網的智能優化運行方式。
此外,國家電網公司還在寧夏、青海等中國西部光能資源豐富地區,開展了大規模光伏發電并網運行試點工程建設。并先后成立國家能源大型風電并網系統研發(實驗)中心,國家能源太陽能發電研發(試驗)中心。
據國家電網公司透露,2011年,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內,新能源接入量已經達到5383億千瓦時,風電并網容量已達到4394萬千瓦,并已全部納入風電功率預測范圍。
74座智能變電站實現信息網絡化互動化智能變電站是智能電網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銜接智能電網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六大環節的關鍵。智能變電站在技術和功能上能更好地滿足智能電網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要求。未來智能電網將有大量新型柔性交流輸電技術及裝備應用,以及間歇式分布清潔能源接入,這將對變電站智能化水平提出嚴峻的挑戰。降低干擾、保證電網安全可靠運行,優化能源接入與分配,都成為變電站智能化的重要內容。 在智能變電站建設中,國家電網公司不僅促進了原有電力一二次設備發生革命性變化,在變電站技術標準制定方面也取得了良好進展。如變電站信息一體化平臺、智能組件、IEC61850及網絡通信技術、一體化電源系統源端維護等均實現了重大突破。 據了解,自2010年國家電網公司建成的110千伏北川智能變電站即國內首座投運的智能變電站至今,國家電網公司已經新建或者改造74座智能變電站,涵蓋110(66)千伏~750千伏不同電壓等級。而且,智能變電站實現了信息數據化、通信平臺網絡化、信息共享標準化以及高級應用互動化。
| |
|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