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中國研究院5年內投資8億擴展研發活動
對于擁有漫長產品線的跨國電信大佬西門子來說,中國市場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10月30日,西門子宣布西門子中國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成立,并將成為西門子在德國以外最大和最重要的研究基地之一。西門子中央研究院院長榮懷德告訴記者,目前,西門子中國研究院擁有200名一流的研究人員,2008年,計劃再聘用100名研究人員。西門子中國區總裁郝睿強則表示:“在中國設立研究院,表明中國在西門子全球業務的整個價值鏈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西門子中國研究院院長徐亞丁博士說,研究院將加強同中小公司的合作,注重技術的融合并致力于開發適用于中國新興市場并在全球市場有望取得成功的創新技術。
創新引擎
在西門子看來,創新是公司快跑的引擎。2005財年,西門子公司在研發上的投資達52億歐元,目前擁有有效專利達53000項。西門子公司產品中的75%是在近五年中新開發的。
西門子中國研究院院長徐亞丁表示,西門子中國研究院將把重點放在開發適用于中國新興市場并在全球市場有望取得成功的SMART(簡單、易維護、低價、可靠、上市時間短)創新技術。
一直以來,以“精細”著稱的德國人把西門子的研究機構開遍全球,而各個研發中心又在協同作戰。西門子構建的創新體系就遵循“無邊界”的原則。
在西門子看來,創新體系不僅僅局限于研發部門。對內,西門子公司通過一個“3i計劃”來收集所有部門員工的創新建議,并對提出建議的員工頒發獎金。3個“i”字母分別來自3個單詞:“點子(ideas), 激情(impulses), 積極性(initiatives)”。
盡管西門子為此付出了巨額的獎金,但是,公司卻因此每年削減了2.5億歐元的成本。
新投資計劃
據西門子中國區總裁郝睿強介紹,未來3到5年,西門子中國研究院將投資8億元人民幣擴展在北京和上海的研發活動,并計劃組建一支由300名世界一流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發隊伍。研發工作將主要集中在交互設計和技術、軟件與工程、數據網絡技術、無線接入技術和方案、自動化與新興技術以及一些正在討論之中的開發項目,例如混合電動汽車、智能交通管理和有機發光二極管。
對于郝瑞強來說,如何將西門子在華的信息通訊、自動化與控制、電力、交通、醫療、金融、照明、家用電器這些看起來互不相關的業務進行協調,發揮多元化的整體優勢是個重要的問題。而西門子中國研究院的成立,對于西門子有效整合中國區的業務和研發本地化無疑至關重要。
在西門子的新投資計劃中,從2005年12月開始,西門子總投資額達3億人民幣的“西門子醫療亞洲科技園”將在中國第一個大型醫學園區——上海南匯國際醫學園區之內開建;2005年8月,博世西門子家電集團投資10億人民幣在南京成立的博西家電電器園正式落成,今年3月即將全面投產,主要生產用于廚房電器、吸塵器、電熨斗等小家電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顯然,醫療業務、廚房電器、小家電業被西門子視為主要利潤收割區,加大投資是在正確預測市場和技術周期的前提下做出的決定。
“創新的戰略,要沿著技術的生命周期進行定位。”榮懷德這樣認為。西門子需要的創新策略是漸進式的創新,這種創新方式非常穩定。“當新的技術周期不停地在我們周圍發生的時候,對于企業來說,就要正確地預測客戶和市場的需求,做出反應———要么自己吃掉自己的業務,要么被別人吃掉。”
[此信息未經證實 僅供參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