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產業擴張迅速 投資機會凸顯
據預測全球太陽能發電市場規模將從2005年的110億美元一路突飛猛進,到2015年將高達510億美元,2020年光伏發電在世界電力生產中所占的比例將達1%,到2050年達25%左右,未來我國太陽能發電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太陽能發電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太陽能產業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發展,2005年2月,《京都議定書》的生效更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推向了新高潮,最近10年全球光伏發電產業的平均年增長率為30%,近5年年均增長率為 40%。
目前世界上已經建成了10多座兆瓦級光伏發電系統,6個兆瓦級的聯網光伏電站。美國是最早制定光伏發電的發展規劃的國家。1997年又提出“百萬屋頂”計劃。日本1992年啟動了新陽光計劃,到 2003年日本光伏組件生產占世界的50%,世界前10大廠商有4家在日本。而德國新可再生能源法規定了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大大推動了光伏市場和產業發展,使德國成為繼日本之后世界光伏發電發展最快的國家。瑞士、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芬蘭等國,也紛紛制定光伏發展計劃,并投巨資進行技術開發和加速工業化進程。
我國利用太陽能發電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是我國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開發利用的潛力非常大。全國三分之二以上地區的年日照大于2000小時,年均輻射量約為 5900兆焦耳/平方米,屬于太陽能利用條件較好的地區。根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力爭使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8GW(百萬千瓦),到2050年將達到600GW(百萬千瓦)。按照中國電力科學院的預測,到205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的電力裝機將占全國電力裝機的25%,其中光伏發電裝機將占到5%。而目前,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僅為6.5萬千瓦。未來15年,我國太陽能裝機容量的復合增長率將高達25%以上,太陽能發電投資總額為950億元。
積極拓展產業鏈上游業務
自03年以來,我國光伏電產業在國際市場的拉動下得到了迅速發展,晶硅錠/硅片及太陽電池的生產技術水平、生產規模不斷得到提升,產品紛紛出口國際市場,已成為國際上光伏產品的主要生產國家。
但是中國的光伏電產業的發展也遭遇了瓶頸,在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的產業鏈上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應用系統5個環節,在整個產業鏈中,原料、技術和設備已經被國外壟斷,國內太陽能企業能做的只有終端設備的研發和生產。晶體硅料作為光伏發電的主要原料,占太陽能電池板總成本的40%以上。雖然中國的硅原料礦藏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25%,但因中國現有的硅原料原始提煉技術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導致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所需原材料絕大多數需要從國外進口。目前國內電子行業和光伏行業每年對多晶硅的需求約3000噸—5000噸,其中90%要依靠進口。另外,隨著光伏產業的升溫,已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參與晶體硅的生產,涉足太陽能發電。由于市場供不應求,太陽能多晶硅短缺和供應緊張,預計這種緊缺狀況將持續到2008-2010年。而多晶硅的價格大幅上漲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制約了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從長期來看,積極拓展產業鏈上游業務,增強光伏產業研發力量才能保障中國光伏產業發展。
目前,我國生產太陽能電池的企業主要有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中電電氣(南京)光伏有限公司、江蘇林洋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晶澳太陽能電源有限公司,深圳拓日新能公司。除深圳拓日新能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非晶硅電池,其余幾家公司的主要產品是晶體硅電池。其他涉足太陽能發電項目的國內上市公司包括天威保變、航天機電、力諾太陽、新華光、南玻A、金晶科技等。
太陽能發電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太陽能產業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發展,2005年2月,《京都議定書》的生效更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推向了新高潮,最近10年全球光伏發電產業的平均年增長率為30%,近5年年均增長率為 40%。
目前世界上已經建成了10多座兆瓦級光伏發電系統,6個兆瓦級的聯網光伏電站。美國是最早制定光伏發電的發展規劃的國家。1997年又提出“百萬屋頂”計劃。日本1992年啟動了新陽光計劃,到 2003年日本光伏組件生產占世界的50%,世界前10大廠商有4家在日本。而德國新可再生能源法規定了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大大推動了光伏市場和產業發展,使德國成為繼日本之后世界光伏發電發展最快的國家。瑞士、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芬蘭等國,也紛紛制定光伏發展計劃,并投巨資進行技術開發和加速工業化進程。
我國利用太陽能發電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是我國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開發利用的潛力非常大。全國三分之二以上地區的年日照大于2000小時,年均輻射量約為 5900兆焦耳/平方米,屬于太陽能利用條件較好的地區。根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力爭使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8GW(百萬千瓦),到2050年將達到600GW(百萬千瓦)。按照中國電力科學院的預測,到205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的電力裝機將占全國電力裝機的25%,其中光伏發電裝機將占到5%。而目前,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僅為6.5萬千瓦。未來15年,我國太陽能裝機容量的復合增長率將高達25%以上,太陽能發電投資總額為950億元。
積極拓展產業鏈上游業務
自03年以來,我國光伏電產業在國際市場的拉動下得到了迅速發展,晶硅錠/硅片及太陽電池的生產技術水平、生產規模不斷得到提升,產品紛紛出口國際市場,已成為國際上光伏產品的主要生產國家。
但是中國的光伏電產業的發展也遭遇了瓶頸,在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的產業鏈上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應用系統5個環節,在整個產業鏈中,原料、技術和設備已經被國外壟斷,國內太陽能企業能做的只有終端設備的研發和生產。晶體硅料作為光伏發電的主要原料,占太陽能電池板總成本的40%以上。雖然中國的硅原料礦藏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25%,但因中國現有的硅原料原始提煉技術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導致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所需原材料絕大多數需要從國外進口。目前國內電子行業和光伏行業每年對多晶硅的需求約3000噸—5000噸,其中90%要依靠進口。另外,隨著光伏產業的升溫,已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參與晶體硅的生產,涉足太陽能發電。由于市場供不應求,太陽能多晶硅短缺和供應緊張,預計這種緊缺狀況將持續到2008-2010年。而多晶硅的價格大幅上漲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制約了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從長期來看,積極拓展產業鏈上游業務,增強光伏產業研發力量才能保障中國光伏產業發展。
目前,我國生產太陽能電池的企業主要有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中電電氣(南京)光伏有限公司、江蘇林洋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晶澳太陽能電源有限公司,深圳拓日新能公司。除深圳拓日新能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非晶硅電池,其余幾家公司的主要產品是晶體硅電池。其他涉足太陽能發電項目的國內上市公司包括天威保變、航天機電、力諾太陽、新華光、南玻A、金晶科技等。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下一篇:我國成亞洲第二大儀器儀表生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