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儀器技術2.0
在儀器技術1.0方式(Instrumentation 1.0)方式下,工程師有兩個截然不同的選擇:其一,專門為這個產品開發一套測試解決方案;其二,使用通用的測試儀器。專用的系統可以滿足特殊需求,但是價格昂貴;通用儀器相對價格合理,但是難以滿足特定的需求。
兼容以上兩種方案的優勢,以軟件為中心的系統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這種方式能為設計和測試工程師提供效率最快、性價比最高的途徑來創建他們自定義的儀器系統。
儀器技術2.0(Instrumentation 2.0)就是一個以軟件為中心的儀器解決方案,幫助工程師們從原始的測量數據中獲得用戶自定義的結果。
在傳統的儀器技術1.0(Instrumentation 1.0)方式下,測試測量完全依靠硬件實現。硬件本身和分析功能都是由儀器供應商來定義,因此用戶只能獲得儀器本身提供的確定的功能——要實現自定義測量是天方夜譚。即便將儀器連接到PC之后,傳輸的信息也已經是廠商定義的測試結果(例如電壓RMS或者上升時間),用戶是無法獲得原始數據來進行自定義分析。
2.0則是完全不同的一種方式。軟件取代硬件成為整個系統的核心。這種基于軟件的解決方案讓用戶可以完全控制他們的系統,在獲得實時的原始數據后,來定義特定的測量任務。此外,工程師通過軟件可以根據最符合應用項目的要求來自定義用戶界面。用戶可以在同一個強大的軟件平臺上,根據特定的需求,集成通用的模塊化硬件,來構建他們的測試系統。
為了滿足以上的要求,儀器技術2.0方式只需要硬件執行數字化的功能,而對驅動和應用軟件的要求會有大幅的增長。對于測試工程師來說,儀器技術2.0方式帶來的好處是:他們對這樣的系統擁有更大的自主權,無需額外的硬件即可實現測試功能的增加。
雖然儀器技術2.0方式著重強調了在一個以軟件為核心的儀器系統中應用軟件的重要性,但這并不表示硬件的作用可以被輕易忽略。在用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和顯示之前,首先需要使用硬件對數據進行高質量的數字化和快速的數據傳輸,只有高質量的數字化數據才能讓工程師在軟件平臺上獲得精確的分析結果。
自從第一款插入式數據采集設備問世以來,現成即用的商業技術已經有了巨大的飛躍(ADC的分辨率和頻率,數據總線帶寬和延遲等),其結果就是集成這些商業技術的模塊化I/O硬件及其平臺已經可以解決越來越多的設計和測試任務。
這種將模塊化的I/O硬件和強大的應用軟件靈活地相結合的概念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虛擬儀器技術”。在現階段,模塊化I/O硬件的性能提高和應用軟件上的不斷創新就是推動虛擬儀器技術的動力之源。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