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中國芯和一個產業興起
集合了攝像、MP3播放、收音機等功能之后,猜一猜你的手機里還能裝什么東西?西安華訊微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文益相信,手機接下來的賣點會是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統)定位功能,它可以提供你所處位置周圍的地理信息,也可以在緊急的時候讓救援者方便找到你。
去年,西安華訊微電子開發出了中國第一套自主知識產權的GPS芯片。周文益相信,以芯片為核心的一條GPS產業鏈正在形成,這個產業可以達到逾百億元的規模。而他領導的這家目前仍處于西安高新區一處創業樓里的公司,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會以每年數倍的速度增長。
GPS“中國芯”
現在華訊微電子正在與下游廠商一起對自己研發出的芯片進行各種測試,今年就能夠投入市場應用。“芯片的確非常難做,技術非常復雜,涉及到天體物理的知識和微波信號傳輸的知識,也涉及到IT配設方面的知識。”周文益說。2006年10月份,華訊微電子做出了GPS套片,包括兩個芯片——— 一個視頻一個數字,一套數字轉化軟件。
GPS導航定位是以衛星為參照體系,通過幾何運算實現定位。民用的產業鏈是從芯片到接收機再到應用系統,即車載GPS系統、手機加GPS、電子詞典加GPS、MP3加GPS等等,然后到導航地圖。芯片是GPS產業的核心。“國家花了大量的錢要有個從研發到市場應用整體的解決,芯片的低成本、小尺寸、低價格,這些指標同時達到才能具有市場價值,去年我們就是國內第一家把整個技術給解決了,并且正在推向市場。”周文益說。
他認為華訊微電子做出的芯片性能可以達到美國2005年底2006年初的水平,但是成本比國外便宜20%以上。在此之前,歐美國家不相信中國能夠做出來,歐洲有個發展GPS事業的“伽利略導航衛星計劃”,去年華訊微電子曾經去競標芯片設計,本來應該是1000萬歐元的項目,對方卻把價錢砍到300萬美元——— “這種砍法兒就是一種對我們能力的不信任”。
去年10月底華訊微電子GPS芯片通過了20多人組成的專家組認定。記者在華訊采訪時,從一臺跟蹤電腦上看到他們的測試車輛駛達了上海的人民廣場附近。
產業興起
西安高新區管委會的人士告訴記者,GPS芯片出來以后有很多周邊產業比如下游的手機生產商想要就近跟華訊合作,西安高新區將要形成一個以芯片為核心的產業基地。
現在國內市場上已經應用的GPS芯片全部都是從國外進口的,美國SiRF等少數幾個公司一直壟斷著GPS前端芯片市場。公司對周文益說國產芯片價格便宜20%以上沒有問題:“最主要是我們可以就近給他們提供技術支持和開發,大大提前他們進入市場的時間,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而國外的廠商不愿意提供技術支持。”
周文益透露,現在有一些下游廠商比如MP4、手機等在用華訊的芯片做方案。意向訂單已經有了上百萬套,一套幾個美金,大概就是上千萬美元。“今年肯定能賣到錢。”每次描繪起這個行業的前景,周文益都會陷入興奮。
從用戶的角度來說,一款普通手機跟一款有GPS功能的手機價格大概相差200多元錢。通訊、電子設備以及車載的應用是一方面,另一個巨大的應用市場是物流業。如果包裹上面可以掛一個GPS設備,就可以隨時監控包裹寄到了哪里。
事實上,這個行業的興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的帶動,美國國家商務委員會2000年出臺了一個規定,從2006年出產的新手機都必須帶GPS功能,這是一個全國范圍內的要求,GPS要變成手機的標配。
中國也正在醞釀這種規定。國外的手機都有了這個功能,國內的手機沒有這個功能就沒有競爭力。在周文益看來,中國的GPS市場還不算大,大概占全球市場的3%-5%。去年中國的市場達到200多個億。但是中國市場每年都以50%-80%的速度增長。
中國政府有衛星導航定位的 “北斗計劃”,準備發射二十幾個衛星,到2009年開始應用。國家計劃耗資數百億布局全球衛星定位,在天上覆蓋二十幾顆衛星,目前已經發射了4顆,地面建設接收站。華訊微電子所要著力的,是終端個人應用環節。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