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科學家發明微型振蕩器 有望搭建納米機械計算機
日本NTT公司的兩名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微型機械振蕩器,它可以表征0和1,從而有望成為納米計算機的基本元件。研究結果刊登于近期的《自然•納米技術》在線版。
這種振蕩器呈橋型,尺寸很小,橋下的溝深4微米,橋長260微米,寬84微米,厚1.35微米,主要材料是目前廣泛應用的半導體砷化鎵。橋端的箝位點為三明治結構:砷化鎵薄層位于金電極和“二維電子系統”之間。
當把符合橋的固有頻率的交流電加諸其上,橋會垂直地振蕩。其原理是:交流電導致砷化鎵薄層中的原子錯位,進而使薄層中的正負電荷分離,產生一個張力,使橋微微彎折。通過調節電壓,這一運動可轉化為共振,共振模式可用來存儲比特信息。比如臨近的振蕩器共振相位不同,便能夠代表0和1。
以機械操作而非電子操作實現計算,這一概念在50年前就已被提出。由于晶體管計算機迅速發展,它一度被淡忘,NTT研究人員的發明重新引發了對機械計算機的興趣。用機械元件搭建出的納米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很可能不如晶體管計算機那么快,但也有其優點,與晶體管計算機相比,納米機械計算機更不怕電磁沖擊,更節能,可應用于無需快速計算的領域,比如移動電話和汽車。
這種振蕩器呈橋型,尺寸很小,橋下的溝深4微米,橋長260微米,寬84微米,厚1.35微米,主要材料是目前廣泛應用的半導體砷化鎵。橋端的箝位點為三明治結構:砷化鎵薄層位于金電極和“二維電子系統”之間。
當把符合橋的固有頻率的交流電加諸其上,橋會垂直地振蕩。其原理是:交流電導致砷化鎵薄層中的原子錯位,進而使薄層中的正負電荷分離,產生一個張力,使橋微微彎折。通過調節電壓,這一運動可轉化為共振,共振模式可用來存儲比特信息。比如臨近的振蕩器共振相位不同,便能夠代表0和1。
以機械操作而非電子操作實現計算,這一概念在50年前就已被提出。由于晶體管計算機迅速發展,它一度被淡忘,NTT研究人員的發明重新引發了對機械計算機的興趣。用機械元件搭建出的納米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很可能不如晶體管計算機那么快,但也有其優點,與晶體管計算機相比,納米機械計算機更不怕電磁沖擊,更節能,可應用于無需快速計算的領域,比如移動電話和汽車。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